科技是動力,工業是基礎。
研究所的設置是為了科技的發展,而最終體現的是在工業上。
如今大明工業主要基地還在寧波,畢竟寧波是朱怡成起家的地方,再加上寧波商界也是第一批同朱怡成進行合作的,經這些年的發展,寧波不僅是有名的海貿港口,同樣也是大明新興的工業城市。
先不說那些工房,在大明合作中嘗到甜頭的商人們在寧波也開設了不少工廠,使得寧波在大明的地位日漸越重。但在朱怡成看來,一座城市的工業集中即有好處也有壞處,這種不怎么均衡的發展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起到效果,可同樣會使得各地的發展發生畸形。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民間對于四民的態度還未全部扭轉,所以推行工業化,向大明各地區進行誘導性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為此,朱怡成已讓軍機處連同六部對各地區進行工業化推進,對于傳統的紡織業,尤其是絲綢等,蘇杭占據先天優勢,此外還有手工業、初級加工等等,根據各地的條件不同進行引導,由朝廷出面扶持地方組織商會。
除了這些外,朝廷如今還在加大太平府,也就是后世馬鞍山的鋼鐵產業。根據計劃,位于寧波的鋼廠將逐漸移至太平府,而軍械制造等機構也將圍繞太平府重新設置,這是考慮到原料加工和運輸等方面需求,這樣的配置在目前來江還是必須的。
研究所的成立儀式完成,由眾人陪同視察了研究所內部,朱怡成再同眾人嘉勉了幾句。
時日不早了,回宮一路上需好些時間,在征得朱怡成同意,眾人就在研究所內用了午飯,隨后再稍作休息一會再回宮。
用完午飯,揮手讓人把餐具收拾走,朱怡成喝著茶同一旁陪同的廖煥之和蔣瑾說著話,隨后就問起了馬鞍山那邊的情況。
“請皇爺放心,工部已把廠房已全部建好,寧波的部分人員也已到位,現在設備已在安裝和調試,不過……。”
“不過什么?”朱怡成聽到這個轉折句頓時皺起了眉頭,馬鞍山那邊的鋼廠是朝廷的重中之重,更是今年計劃的重心,蔣瑾不會不知道它的重要性,難道出了什么問題不成?
見朱怡成神色不悅,廖煥之在一旁笑著解釋道:“蔣大人的工部做事還是不錯的,鋼廠那邊沒有問題,只是鐵礦那邊有些不供應不濟而已。”
“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