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廖煥之代為解釋道:“工部前日已報至軍機處,由于這次寧波那邊煉鋼技術導致產量大增,如今馬鞍山的鋼廠已不再使用舊設備,從而用了新的技術。這樣一來,就導致原本鐵礦原料供應不足,蔣大人為此已著手準備擴大產量,但礦石需要人手開采,一時間要徹底解決并非易事。”
聽到這番解釋,朱怡成神色稍緩,微微點了點頭,隨后問:“工部那邊有什么具體章程?”
“回皇爺,工部已加派人手增加開采量,但如今人手實在不足,要短時間內解決不是那么容易的。何況開礦工作繁重,人力缺口頗大,再加上礦石運輸也不是易事,所以……。”
“好了,朕明白你的意思了。”聽到這,朱怡成擺擺手,想了想道:“這樣吧,你等會直接和黃履莊溝通一下,把開礦的需求告訴他,讓研究所以此為目標進行器具研制,盡快提升開采效率。今日把你們一起叫來,不僅只是參與研究所成立這么簡單,蔣瑾你是工部尚書,以后工部類似的情況還會有許多,你讓工部整理一下這些信息,隨后交軍機處轉研究所,再由研究所立項后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說到這,朱怡成又望向廖煥之,同樣叮囑道:“軍機處也是如此,軍機處協助朕處理軍機要務,同樣也要考慮其他方面,不僅是工部,還有其他部門,比如說兵部的軍械,各州府的農桑等等,只要能以技術可以推進和解決的問題,今后都按此例由研究所來處理,軍機處負責定期跟進,并整理成冊報于朕。”
“臣領旨!”廖煥之和蔣瑾連忙應道,他們這才明白今天為什么朱怡成會特意讓他們陪同前來了,原來這才是皇家科學研究所成立的真正用意。
“對了,你剛才說礦山人手不足,可朕記得當初兵部曾調撥不少人給了工部,這些人現在如何?”朱怡成似乎想起了什么,向蔣瑾問道。
蔣瑾連忙回答:“回皇爺,實際上礦山人手已有不少,不過這些人的來歷您也清楚,其效率并不太高,而且還需加派不少人手進行嚴管,再加上這些年由于病弱所淘汰的,所以說并非長久之計啊!”
蔣瑾把話說的很婉轉,不過朱怡成和廖煥之都聽得明白。這些人,基本都是當初在江南的八旗俘虜和包括在南京的八旗族人。這些人數量的確不少,而且除了些婦孺外,基本都被拉到太平府開礦去了,這幾年下來,死傷者不在少數,對于大明來講,這些八旗俘虜本就是免費的勞工,用起來當然沒有任何心理障礙。
不過,對于這些人的管理,直到現在一直是實施軍管,所以工部投入的管理人員也極其龐大,從這點來講,實際上投入和產出的回報并不樂觀,對此蔣瑾也是比較無奈。
“此事廖大人和工部溝通一下,盡量妥善解決。”朱怡成如此說道,廖煥之連忙應了一聲,表示他明白了。
既然提到了俘虜,朱怡成頓時就想起了還在勞動改造的那批滿清官員們,一直以來,這些人的存在朱怡成差一點兒都要忘記了,如今天不是說到馬鞍山一事,恐怕他還想不起來。
既然想到了,朱怡成當即就詢問這些人的改造情況,不過對于此廖煥之也不是很清楚,一時間無法回答。朱怡成當即讓他回京后收集和整理一下這些資料,然后報上來看看,算算自南京拿下也有好幾年了,這些滿清官員現在的情況究竟如何,作為大明皇帝的朱怡成似乎也應該關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