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明軍展開登陸,必先攻擊大沽口,拿下大沽口不會有任何問題,要知道穆忠明早就把大沽口的防御情報全部傳了回去,再加上大沽口的守軍并不多,那些爺爺輩的大炮也都是擺設,以明軍的勢力大沽口只不過是開胃菜。
但打下大沽口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大軍登陸直攻天津衛,這才是這次登陸戰的重點。
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拿下天津衛,從而取得立足點的話,等清軍反應過來就麻煩了。
雖然清軍的戰斗力比不過明軍,而且這次明軍又是出奇不意進行海上登陸戰,可要知道這里畢竟是天津衛,而且天津衛王西北就是北京城,兩地只有三百里而已,離天津衛不遠,香河、固安、保定等地都有重兵在,更不用說豐臺大營的精銳,如果時間拖的久,明軍在沒有及時拿下天津衛的情況下清軍就趕過來,這仗就不太好打了。
所以說,怎么以最快時間和最小代價拿下天津衛,這是確保登陸戰的關鍵。而穆忠明等人就是這關鍵中的關鍵,駐防東門,只要在合適的時間里打開東門,等明軍從東門而入,那么天津衛易手就成了定局,這也是他們除收集情報外最重要的一個任務。
此事必須萬無一失,絕不能有半點疏忽。除了交代王史和李強外,穆忠明還準備了另一套應急方案,不過他暫時不會說,如果王史和李強按計劃打開東門的話一切都好,假如真出了意外,那么這個應急方案就能派上用處了。
穆忠明和王史交談的時間并不長,說完話后王史又喝了碗茶,等喝完起身告辭。
穆忠明在茶鋪又坐了會兒,隨后就起身離開了,離開茶鋪后,他直接去了蘇哈那邊,見蘇哈其實沒什么事,主要是留意蘇哈的行蹤并打聽些情況,以確保后續計劃的進行。
時間過的很快,天津衛和平日一樣一天就在平淡中過去了,第二天也是如此,這幾天天氣很好,夏天的臺風季已過去,但太陽依舊還是炎熱,臨近秋天,秋老虎的威力可是極強的,在城里駐扎的士兵還好些,畢竟他們是在城中,但在天津衛外駐扎的士兵卻不怎么樣了,簡陋的軍營和炮臺說白了只能勉強呆著,尤其是后者,炮臺建在高地,一覽無余,太陽直曬,別說白天了,就連晚上上了炮臺也是悶熱異常。
不過對于駐守的官兵來講,他們自然有他們的辦法。白天輪流幾個人上去轉轉,擺擺樣子,大多數人在炮臺下的林子里搭著涼棚。至于在涼棚里干嘛,除了吃酒外最常見的也就是賭錢了,當兵的不都好這么?他們自然也不例外。
大沽口炮臺設置在海河的南北兩岸,現在的大沽口炮臺還未有后來的規模,整體依舊是明永樂年間的狀態。南北炮臺各一,基本都是用巨石壘起的,南炮臺有大炮三門,北炮臺五門,加起來也不過八門而已。
而且這八門炮里有六門炮都是前明留下來的,僅二門炮是滿清入關后添置的。這些炮看著似乎威風凜凜,但實際上能不能打響就連炮臺守軍都不清楚,清軍在這的炮臺說白了就是擺設。
南炮臺士兵三十二人,由一個外委把總負責,而北炮臺人稍多些,但也不過只有五十七人,帶頭的是一個外委千總。
相比明軍,明軍的各處要塞駐扎的都是精銳部隊,而清軍卻恰恰相反。同天津衛城比起來,大沽口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根本沒人愿意來,無論是南炮臺的外委把總還是北炮臺的外委千總,說白了全是在清軍中混的不好被打發來的倒霉蛋,他們日日希望的就是能想辦法調回去,就算在城門口當個小兵也比呆在這日日風吹雨淋受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