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撤離的如何了?”
“回王爺,該走的都走了,城里現在還有千余人死活不肯走,他們說自己祖輩就在此,不肯北走,就算要死也要死在盛京。”永謙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同時悄悄看了一眼怡親王。
原本以為怡親王會暴怒當場,可沒想到怡親王卻沒生氣,反而幽幽長嘆了一聲:“罷了,他們既然想留下那就是留下吧,這事勉強不得,真要說起來是朝廷辜負了他們,而他們并未虧于朝廷。”
“那么王爺,這盛京是否……?”永謙小心地又問了一句。
按照原來的計劃,等全部撤離盛京后,清軍會在盛京放上一把火,把整個盛京燒毀。
可現在,還有千余人不肯走,這把火一旦放起來就不合適了,所以永謙問了一聲。
怡親王思索了下,搖頭道:“留著盛京吧,至少給留下的人一個交代。再說,盛京現在燒不燒也都一樣,不如留著,等明軍來后看在這份上,或許能夠對他們網開一面。”
“王爺仁德!”永謙松了口氣,假如怡親王硬要放火,永謙肯定會執行的,但是這把火放起來那么留下來的人怎么辦?而現在怡親王明確了不再放火,倒是讓他去了這顧慮。
至于怡親王,固然是出于他剛才說的理由,可他心中還有另兩層想法。
其一,是考慮到盛京是滿清舊都,先祖的陵墓依在,假如真放火把盛京燒成平地,一旦明軍大怒掘了先祖之陵就無法面對祖宗了。
留下盛京,也算是向明軍表個態度,至少對方拿下盛京后應該不會再做出那種事來,再者就是給城中不肯離開的人一個交代。
其二,怡親王還抱有一絲幻想,雖然他也知道這僅僅只是幻想,可人有幻想總比沒有的好。
也許,或者也許,有那么一天能夠打回來的話,留著一個完整的盛京總比一片廢墟的好些。
“走吧!”想到這,怡親王嘴角微微牽了下,也不知道是在自嘲又或者笑。他站起身來,整整已經穿戴整齊的盔甲,一手接過永謙遞來的帽子,戴上有著高高尖頂的帽子,大步朝著府外走去。
到了府門,自己的親兵已經早就等候著了,戰馬正打響鼻無聊地踏著馬蹄。怡親王掃了一眼眾人,什么話都沒說,直接翻身上了馬,用力一夾馬腹,朝著北門而去。
怡親王是最后一批撤離盛京的,他的離開代表著清軍徹底放棄了盛京這個地方,同樣也標志著明軍在努爾哈赤起兵一百多年之后,終于再一次收復了這座關外的重要城市。
前明早期,盛京是沈陽中衛,屬于大明遼王的衛所。在前明中后期,李成梁控制遼東時候,沈陽中衛依舊是明軍重要的軍鎮所在。
而當努爾哈赤起兵后,前明逐漸失去了沈陽中衛的控制權,在皇太極時代,當時的后金開始在沈陽中衛修建皇宮,同時又把沈陽中衛改稱為盛京,并開始正式定都于此。
一百多年來,明軍在失去此地后終于又一次來到了曾經的沈陽中衛也就是現在的盛京。
董大山騎馬來到離盛京僅十里地的地方,站在高處眺望已清晰可見的這座城市,心中無比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