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斥侯來報,清軍已完全撤離,現在盛京除了千余普通人外,沒有任何清軍駐守。”
“四周呢?可有探過?”董大山問。
“都已探過,方圓百里內我軍斥侯全派了出去,如清軍有異動定能馬上回報。”
微微點頭,董大山下令道:“讓前鋒派兩營人馬先行入城,入城后對于全城進行戒備,必須確定滿清未在城中留有后手,等一切確保安全后大軍再進城。”
部下連忙應了一聲,拔馬下坡傳令去了。
董大山繼續眺望著近在咫尺的盛京,心中無限感慨。這座城市的收復,等于遼東之戰的第一步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繼續穩扎穩打,步步北推,以至徹底收復遼東。
不過可惜的是,自開戰以來,明軍沒有殲滅多少遼東的清軍。這仗打到現在說其是在打仗,實際上可以說是明軍進行的一次規模龐大的軍事行軍,完全是以勢壓人,逼得清軍不得不主動后撤。
雖然有些遺憾,但這個情況是董大山之前就預料到的,所謂名將無赫赫有之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歷史上,許多將領戰功顯赫,甚至以少擊多,但往往卻不能改變整個大局。局部戰爭的勝利不代表全盤的主動權,這點董大山心里非常清楚,眼下仗打到這程度,明軍以最小的代價基本收復了天啟年間的關外失地,僅憑于此就足夠令人自豪的了。
至于清軍北逃,董大山根本不擔心。就算整個盛京都被清軍給搬空了又如何?遼東這地方又不是江南,原本出產就少,失去了遼南這片地區,北方除了畜牧和漁獵根本就沒什么農業根基。
這么多人跑到北邊,每日吃喝消耗就是一個極大的數字,董大山斷定不需要多久時間,只要他拿下盛京后先著手處理穩定地方,等這些事一步步干完后,估計北邊的清軍也差不多了,等到那時候再繼續北上,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當日,大軍在外駐營并未入城,兩營先頭部隊先行開進盛京,對整個城市進行戒嚴和排查。
等到第兩日,太陽升起的時候,終于入城的先頭部隊派人回報,整個盛京已沒任何問題,大軍可以進城了。
這時候,董大山親率其帥部開始向盛京進發,其余部隊大部分在盛京外分頭駐扎,以等后續安排。
當董大山縱馬來到城門前,抬頭望著城門上的盛京字樣時,轉而對跟隨的部下道:“盛京乃滿清之名,此地乃我大明故土,本帥出京時,皇爺曾經交代過,拿下此城后恢復其故名,從今日起,盛京不復存在,遼東只有沈陽!”
“沈陽!”
“沈陽!沈陽!”
隨著董大山的話音剛落,眾人發出了陣陣歡呼,很快這歡呼聲連成一片,沈陽之明重現遼東大地。
(夜深新書《巫謎》請大家多多支持,求收藏,求推薦票,求月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