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聯軍的崩潰一是因為怡親王部隊的火器打擊,二是蒙古聯軍內部的不團結。
蒙古各部雖在鄂爾泰的統帥下組成聯軍,可實際上各部之間原本就矛盾重重,相互之間缺乏信任。再者,之前諾捫額爾赫圖的金銀也起到了一定效果,這些部落在聯合作戰中并沒有使出全力,一見戰局不對就先行逃離戰場,這樣一來導致正在交戰的部隊不潰自潰,從而大敗。
聯軍大敗后向后逃出近百里,這才勉強穩住陣腳,面對這種結果鄂爾泰氣得臉色發青,緊接著部下來報,告訴鄂爾泰最早脫離戰場的兩個部落居然直接帶著族人往他們部落方向跑了,這更讓鄂爾泰的臉黑得如同鍋底一般。
鄂爾泰也是個狠人,當即派出自己手下的精銳騎兵去追回臨陣脫逃的兩個部落臺吉,并下了格殺勿論的命令。
隨后,鄂爾泰又把令一個擅自脫離戰場的臺吉以軍法直接從事,當眾砍下他的腦袋后直接傳示三軍,并且宣布這三個部落的草原和族人全部由此戰力戰而損失慘重的其余部落瓜分,以彌補他們的損失。
鄂爾泰這樣一做不僅讓所有蒙古人看到了他的決心和手段,同時也讓士氣大跌的蒙古各部穩住了軍心。
此外,為了激勵軍心,鄂爾泰還向蒙古各部承諾,一旦拿下科爾沁后整個科爾沁草原他分毫不取,全部分給有功的蒙古各部。
至于如何分配,那就要看各部在戰場上的表現了。總而言之一句話,立功的有獎,有過的嚴懲。
整頓兵馬后,鄂爾泰重新開戰。這一次鄂爾泰調整了戰術,原本他并不想動用自己的部隊,畢竟這一次聯軍的組合鄂爾泰也是有著自己考慮的。
作為順義王,鄂爾泰并非是蒙古人,而他的直系部隊大多也都是之前滿清的部隊,之所以能成為順義王并且控制蒙古,那是因為鄂爾泰在蒙古經營多年,再加上如今蒙古的實力他是最大最強的一支。
但成為順義王后,鄂爾泰也在考慮自己的未來。作為曾今滿清的上書房大臣,鄂爾泰的眼光和判斷力絕對不是普通人能比的,大明對于蒙古的一些動作他看得非常清楚,同時也明白大明這么做的用意。
大明對于蒙古的態度絕對不僅僅只是名義上的歸順就能了結,大明皇帝朱怡成是罕見的英主,這樣的帝王哪里會讓蒙古游離在大明直接統治之外,僅僅只是名義上的歸屬呢?
所以說,未來的蒙古大明必然會直接進行統治,而他這個順義王也不再可能和之前一樣統治整個蒙古。
在這種情況下,鄂爾泰自然有他的想法,他知道自己除非背叛大明再一次獨立,那么唯一的選擇就是按照大明的腳步去走,等大明徹底控制住蒙古后,安安穩穩當一個沒有權勢的王爺。
可鄂爾泰能甘心么?當一個人曾今擁有一切后再讓他回到沒有擁有的時候換成誰都是不愿意的。
鄂爾泰同樣也是如此,所以他必須想出對策,以面對這種問題。
這一次出兵鄂爾泰有三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