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言,國雖大,好戰必亡。
大明復興是建立在戰火中的,從這點可以說大明是朱怡成一手一腳打出來的。而現在,大明不僅已經盡復故土,甚至還遠超歷朝。
先不說大明本土,朝鮮一國已經歸于大明,琉球在更早的時候就成了大明的一個府。此外還有海外的新明、呂宋、柔佛,南陸這些地方,這些領土加起來現在的大明是歷史上從所未有的強大。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沒有一個皇帝能夠做道朱怡成這樣的地步,以此來看,日月江河所至皆是大明領土一點都不為過,在這樣的情況下朱怡成為何又有如此的迫切感呢為何偏偏要和強大的這樣開戰呢
“還有么”朱怡成聽完后并沒馬上回答朱伯的疑惑,反而繼續問。
朱伯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父皇,我大明和滿清是仇敵,這兒臣明白,如今滿清依舊盤踞西域,以兒臣所見既然要開戰為何不直接攻擊西域徹底解決滿清問題,反而在北方另開戰端此事兒臣著實不解,父皇,兒臣覺得事有輕重緩急,北方之戰完全可以等解決滿清后再實施,為何父皇又如何急切”
說到這,朱伯的語氣中頗有些不滿,朱怡成聽后非但沒有氣惱,反而笑了起來。
“你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有些事不是那么簡單的。”
“還請父皇為兒臣講解。”朱伯年少氣盛,聽朱怡成不以為然的這么一句話,當即回道。
朱怡成哈哈大笑,笑聲在空闊的偏殿中回蕩著。
笑了好一會兒,朱怡成這才開口反問“依你看,對的一戰不應該擴大國家軍力應先解決西域滿清是否”
“難道不是么”朱伯抬起頭反問。
“你覺得滿清如何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
朱伯想了想,用自己的看法評論了這兩個對手,等朱伯講完,朱怡成緩緩搖頭。
“兒,我剛前說過,你是太子,是國家儲君,看待問題要看本質而不是表面,而現在無論對滿清還是的看法僅僅只是偏面,這是不成的。”
“還請父皇教誨。”朱伯嘴上這么說,神色中卻帶著一絲不服。
見他如此,朱怡成心中暗嘆了一聲,這孩子還是年輕啊,許多事沒有全盤考慮,自己何嘗不清楚朱伯說的那樣,也知道國家再強盛,如果一直打仗同樣會削弱國力。
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可還有一句話,那就是忘戰必危。
前明是如何亡國的固然有著當時的各種原因,比如滿清在遼東崛起,小冰河時期導致糧食產量銳減,西北和中原常年干旱,土地兼并嚴重,百姓民不聊生,各地流寇四起等等。
此外,還有朝中的黨爭,再加上崇禎剛愎自用,施政不當這些問題。可真要論起來,前明的滅亡其實早在萬歷年間就埋下了禍根,這些禍根經長時間的發酵,終于在幾十年后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