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了初步的尸檢,死者是一名男性,年齡在四十歲左右,死亡時間大概在20天左右,身上沒有致命傷、也不是淹死的,想要查清楚死因,得先找到死者的頭部。”吳霞翻開尸檢報告,簡單的敘述了一遍。
“死者的脖子是怎么斷掉的?”李占坤追問道。
“根據傷口的形狀判斷,應該是用類似于斧頭的利器。”
“死者身上沒有發現搏斗傷?”韓彬問道。
“沒有。”
“這說明死者很可能跟嫌疑人認識,在受到攻擊前沒有防備。”鄭凱旋接過話茬。
“技術隊那邊有什么發現?”李占坤問道。
“已經采集了死者的指紋、DNA、衣服和繩索的纖維,并且對現場進行拍照記錄,但是沒有發現能證明死者身份的物品。”魯文說道。
“將死者的指紋和DNA跟數據庫進行比對,看看能否查到嫌疑人身份。”李占坤說道。
“是。”
法醫科和技術隊的人說明情況后,就返回了分局,現場交給了刑偵隊。
“老李,你來的比我早,現場還有其他情況嗎?”鄭凱旋問道。
“死者的右腳上系著一個藍色尼龍繩,繩子的另一頭斷掉了,我估計原本應該是系著重物。”李占坤猜測道。
“嗯,很有可能是重物斷掉,尸體才浮出水面。”鄭凱旋道。
“你們隊還有其他發現嗎?”李占坤反問道。
鄭凱旋沒有回答,扭頭望向一旁的韓彬:“韓彬,你有什么發現?”
韓彬也不清楚鄭凱旋是沒有其他發現,還是想給自己表現的機會,組織了一下語言道: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綁架殺人或者仇殺,捆綁受害人應該是在背面去捆綁;而死者是被正面捆住雙手,說明死者應該是在一種沒有反抗的狀態下被捆綁的,否則,他不會心甘情愿讓別人捆綁自己。”
鄭凱旋點點頭,這對于分析死者死因和作案經過有一定的幫助。
李占坤笑了笑,打量了韓彬一番:“小伙子說的不錯,還有其他發現嗎?”
韓彬也沒藏拙,掃視了一眼周圍的環境:“我覺得,這里應該不是第一拋尸現場。”
李占坤用審視的目光望向韓彬:“理由呢?”
“第一,這里的水位比較淺,尸體很容易浮上水面;第二河灘周圍都是濕地,很難利用交通工具拋尸;再者,這附近游玩的人很多,并不是理想的拋尸地點。”韓彬款款而談。
“韓彬說的有道理,找到第一拋尸地點很重要,有利于查找到尸源線索。”鄭凱旋露出鼓勵的神色。
韓彬繼續說道:“我認為拋尸地點很可能在月亮河的上游,尸體順著水流漂到了這里。”
“韓彬是吧,分析得不錯,很有我當年的風范。”李占坤笑了笑,提議道:
“這樣咱們兩隊分工合作,我們刑偵一隊查尸源,你們三隊查拋尸地點,怎么樣?”
“可以。”鄭凱旋應道。
“老鄭保持聯絡,有新線索記得通知我。”李占坤撂下一句話,就帶著一組的人離開了。
目送一隊的人離開后,鄭凱旋對著眾人說道:“聽到了吧,咱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尋找拋尸地點。”
“鄭隊,看樣子,一隊是要跟咱們別苗頭呀。”魏子墨摸著下巴,嘀咕道。
“收起你那點小心思,咱們是分工合作,以合作為主,明白嗎?”鄭凱旋哼道。
“那咱們跟一隊聯合辦案,破了案算誰的?”李輝追問。
“你們不用想那么多,專案組的組長是戴局,他老人家火眼金睛,自然會一碗水端平,努力辦案、好好表現,就算是給咱們三隊爭光了。”鄭凱旋說著,瞥了一眼執法記錄儀,這東西可不是擺設。
戴明涵不在現場,不代表不了解這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