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分局的法醫走了過來,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個子不高,長得有些胖。
“馬隊長、韓隊長,場地的設備有限,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尸檢,稍后我們會帶尸體回局里進一步檢查。”
馬景波問道,“受害人死了多久?”
“初步尸檢估計死者的死亡時間是四月四日,具體的時間段很難判斷,還需要更多的尸檢依據。”法醫頓了頓,繼續說,“死者的致命傷在頭部,錘錘致命,腦J都打出來了,沒幾下人就不行了。”
“死者身上有沒有其他傷痕?”
“暫時沒有發現。”
“兇器是不是埋在尸體旁的錘子。”
“從錘子的形狀來看和傷口基本吻合,稍后我會做進一步的檢測,將詳細情況寫在尸檢報告上。”
馬景波叮囑道,“盡快確定死者的具體被害時間。”
“是。”
返回城北分局已經是下午三點鐘了,韓彬連午飯都沒顧上吃,早就餓的前胸貼后背了。
讓韓彬感到意外的是城北分局還留了飯,心中還多了幾分暖意,對城北分局也多了一份好感和親近。
隊員們吃完飯,再次投入緊張的工作中。
下午四點鐘,丁錫峰趕到城北分局,召開了新一輪的案情總結會。
會議開始,韓彬先簡單介紹了一下案發現場的情況,讓沒有去現場的警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丁錫峰問道,“這個趙曉海有沒有前科?”
“有,他之前因為盜竊罪兩次入獄。”
“現有的證據能證明趙曉海就是搶劫金店的嫌犯嗎?”
韓彬道,“間接的證據有不少,但想要坐實趙曉海就是嫌犯還需要一些時間。”
“那就盡快。”
“我想請金店的員工幫忙確認嫌犯的身份。”
“可以。”丁錫峰想了想,繼續說道,“但是嫌犯作案時戴著頭盔,也沒有留下明顯的證據,那種情況店員也處于緊張狀態,未必一定能認出劫匪。而且趙曉海已經死了,這才是最麻煩的。”
韓彬道,“您說得對,我也想過這個問題,我想找一些死者生前的視頻,讓店員幫助分辨,雖然看不清容貌,但是可以從體型和聲音辨認。當然這只是其中一方面,在現場發現了不少的作案工具,也可以通過檢測手段進行比對,看看跟死者的DNA和指紋是否吻合。
同時,我也會用足跡鑒定的方式,進一步確認死者的嫌疑身份。”
因為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證明趙曉海就是搶劫金店的嫌犯,只能用間接證據多管齊下組成證據鏈,丁錫峰對韓彬的安排還是比較滿意的,繼續問道,
“有沒有追查到關于兇手的線索?”
“我們在死者家附近走訪,據死者家周圍的鄰居說,之前趙曉海經常會用摩托車帶著一個人回家,但是那個人一直戴著頭盔,也沒人見過對方的容貌,很難確定對方的身份。
不過,我大膽的推測,趙曉海很可能是被另一名劫匪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