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7月18日,霍爾普斯,美國洛杉磯一名普通大學生。
此時的他身穿一身黑色盔甲,頭戴蝙蝠俠面具,從小看美漫長大的他,對蝙蝠俠迷戀至極,好萊塢這么多年以來,凡是蝙蝠俠的電影他都是一集不落的看完。
今日是蝙蝠俠之暗黑騎士全球公映的一天,這一天他早早訂好票,并且穿上了他準備已久的蝙蝠俠妝扮,類似他這般打扮的影迷不在少數。
很多影迷都通過這種方式來支持他們心中最愛的蝙蝠俠。
畢竟蝙蝠俠這個人物角色,可以說不知伴隨了多少代美國人的童年。
如果追溯蝙蝠俠的真正年齡,說不好比一些人的爺爺還要年齡大。
追溯歷史,蝙蝠俠誕生于1939年5月,《偵探漫畫》第27期。
這個角色一經推出就極受歡迎,次年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同名漫畫系列。
隨著這個領銜人物的出現,《偵探漫畫》也成為DC持續歷史最長的漫畫系列。
1940年,蝙蝠俠多了一位少年助手羅賓,他被稱作神奇小子,不僅受到少年讀者的歡迎,也為冷酷無情的蝙蝠俠增添了長輩的慈愛一面,讓這個角色更加立體化。
在后來的幾十年里,蝙蝠俠的故事中又分別引入了父親般的老管家阿爾弗雷德,伶俐的蝙蝠女,母親般的醫生萊斯莉,蝙蝠俠的來歷也進一步的補充完善,大大豐富了蝙蝠俠的性格。
隨著時間的演進,對蝙蝠俠這個角色的各種不同詮釋也紛紛出現。
不僅形象和裝備有了變化,風格也有很大差異。
30年代他是黑夜中的偵探,40年代他是溫和的家長,50年代他在進行科幻冒險,60年代后期的蝙蝠俠電視系列劇采用了夸張滑稽的美學處理方式,導致電視劇結束后的數十年間蝙蝠俠仍然脫離不了劇中的形象。
而80年代弗蘭克·米勒執筆的短篇漫畫集《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與《蝙蝠俠:元年》,以及蒂姆·伯頓執導的真人版電影的成功,又讓蝙蝠俠回歸了他原本晦暗的基調。
在那之后的漫畫中,蝙蝠俠的現實性和局限性都增強了,敵人也比從前更加強大、狡猾與瘋狂。
他的精神創傷被一再強調,變得越來越彷徨和孤獨,日益走向偏執和黑暗。
美國人對蝙蝠俠還有超人的感情,打個比方就相當于華國民眾對齊天大圣孫悟空和哪吒三太子一般。
都是承載了他們兒時回憶的藝術形象載體,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美國民眾對蝙蝠俠有著發自內心難以割舍的情懷。
人們身穿鎧甲,頭戴面具,向著電影院走去,陪著霍爾普斯一起來的,還有他同寢室的好哥們,戴維。
相較于霍爾普斯,戴維整個人看上去反倒顯得正常很多,白色T恤和牛仔褲,并無出奇的妝扮。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蝙蝠俠的狂熱粉,二人第一時間來到放映廳,找到他們的座位坐了下來。
兩個人抱著爆米花,一邊往嘴里塞著爆米花,一邊安靜的等待電影的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