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那年,黃柳霜得到了第一個電影角色,在《紅燈籠》中飾演一位英國人的情婦,無名無姓。
17歲,她出演了《海逝》,飾演中國少女蓮花。
這是她第一次演主角,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此后黃柳霜仍然在扮演奴隸、妓女這樣的微末角色。
從童年混跡唐人街片場開始,黃柳霜就是一個不甘平凡的女孩,1928年,黃柳霜決心離開充滿歧視的美國,前往自由主義思潮更盛的歐洲發展。
她有著極高的語言天賦,在美國長大的她很快學會了優雅的倫敦口音,甚至還掌握了一口流利的德語,兩年中,黃柳霜出演了五部英國電影,其中主演的《唐人街繁華夢》在倫敦爆紅,并于上海等亞洲大都市鋪開宣傳,為她打開了口碑。
在那個充滿歧視的年代,她甚至收到了英國王室的宴會邀請。
20世紀上半葉,美國社會對英國等老牌歐洲國家的文化十分熱衷,許多美國富商千金與英國沒落貴族之子各取所需,引起了聯姻潮。
英國的流行文化自然也對美國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以至于黃柳霜在美國的聲勢迅速逆轉。
歷史上某一年的九月,日本在中國制造了“九一八事變”,黃柳霜立刻利用自己的明星影響力登報譴責日本暴行,她也逐漸成為華裔電影人的代表,常發表文章探討各類公眾議題,她曾公開指控美國的排華法案。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黃柳霜呼吁人們關注抗戰,并通過自己的影響力籌措款項,款項最終全部捐往中國,但這些行動,深陷戰爭的中國本土并沒有多少人了解,而她換來的是國人對她的鄙夷。
國人鄙夷的目光如殺人的劍,遠比歐美人的歧視更為令人心寒!
1942年黃柳霜她接連出演兩部反日電影《緬甸炸彈》和《重慶夫人》,并把片酬捐給中國聯合救濟會,之后,黃柳霜從影壇隱退。
1960年,黃柳霜作為首位華人女星,在好萊塢星光大道落成典禮上留星。
這一年她客串了兩部影視作品,并收到電影《花鼓歌》和《蘇絲黃的世界》的主演邀約,卻因病未能接演。
第二年年初,黃柳霜因心臟病去世,時年56歲,這就是她的一生,程風還了解了很多她個人的經歷,她的身上發生了很多悲劇,那些都是過往整個民族孱弱造成的,即便黃柳霜反抗過,試圖用自己的努力改變國人的形象,可依舊是蚍蜉撼樹,無關痛癢,她的一生是在夾縫中渡過的。
她曾說過:“當我在德國受到影迷歡迎時,作為在場的唯一的一個中國人,我被一股強烈的孤獨感所淹沒!
我一直期盼著能與廣大同胞在一起!”
“我真希望我生在中國!”
在唯一一次回國前夕,給美國友人的信中她寫道:“雖然中國對我來講是個陌生的國度。
不過,我終于回家了!”
或許她離世的時候,也是留著不甘和遺憾吧。
她是美麗的,那怕因為角色被固守狹隘之人輕視,可她從來沒有忘記過故土。
她是勇敢的,她是第一個在公眾面前舞臺上大聲為華裔族群喊出“不”的女人。
她是善良的,她在用她微末的力量去拯救自己的祖國,那怕杯水車薪,那怕被固步自封的同胞所排斥輕視。
她是痛楚的,她的一生經歷,就像是一杯酸澀的苦酒,讓人聞之唏噓。
回顧她這短短一生,活在種族和時代的夾縫里,唱著一首生不逢時的悲泣之歌。
然而毀譽的聲音再嘈雜,她還是靠一顆強大的心支撐,即使四面楚歌,也在努力做自己!
星光大道……
微風輕撫,一塊破舊的星星地磚上,一朵嬌艷的玫瑰,壓著一張紙,放置其上!
花瓣隨著微風搖曳,玫瑰下那一張紙寫著一段美麗的話語,似是安慰,又是祭奠!
“愿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