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阿爾卑斯省有一片蔚藍海岸地區,鄰近地中海。
這里就是人們口中的戛納。
和其他位于藍色海岸地區的城市的閑適安靜不同,戛納雖然也擁有蔚藍迷人的海岸線和法國南部明亮陽光下的棕櫚樹,但這里更像是一個社交不斷的城市。
一年中,無論何時何地來到這座叫戛納的城市,總會在這里遇到大型活動。
戛納城市中有著一個迷人的老城區叫做蘇給,除了風景景色宜人之外,這里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值得細細享受。
蘇給區的街道繞山蜿蜒,盤繞至山上,當你拾階爬上山頂,整座小城的美景都會盡收眼底。
除了特色的建筑風格之外,這里也有濱海城市特有的沙灘,人們稱之為天體浴場,被人譽為世界上最潔白漂亮的海灘。
順著海岸線蜿蜒長達好幾公里,瀕臨地中海的沙灘,曲線舒緩,風景優美,視野廣闊。
順著海岸大道徜徉,欣賞著人與自然形成的無邊風景,沐浴著陽光和海風會讓人陷入無限的愜意輕松中。
再有就是小十字街道上,人來人往的游客,這是戛納南海岸最為豪華的大道,西起戛納影節宮,沿著戛納灣一路向東延伸,直達拉克魯瓦賽特角。
即便不在戛納電影節期間,這里風景如畫的海岸線以及奢侈的餐廳和賓館也會讓其成為最熱鬧的地段,每逢周末,更是一派車水馬龍的盛況。
許多社會名流會選擇在戛納郊外或者普羅旺斯的某座小鎮置業購房,一逢節慶活動又云集于此,如果在這里逛上一圈,碰到哪個明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還有一處地方,那里有美麗的法國梧桐整齊地排列在道路旁,一邊是棕櫚樹和地中海,一邊是高級酒店和奢侈品精品店,異域風情濃烈的街道,人們將這里親切喚作自由林蔭道。
可國內絕大多數熟知這個城市,都是源自于它每年在特定時候舉行的一次活動。
它就是被人稱之為國際三大電影盛會的戛納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或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于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它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最高榮譽之一。
每次舉辦的地點都設立在戛納影節宮,建于1982年,可容納3萬人,除了是影展的正式場地外,還包含賭場、夜總會及許多商務會議廳。
每年固定的時段,戛納電影節就在這里舉行,全世界電影界都聚集在此,屆時群星顯耀星光熠熠。
和好萊塢星光大道差不多,于影節宮旁,這里也有著相似的一條街道。
是到戛納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在這里可以看到許多明星在人行道上按下的手印,已經累計了有300多個。
此次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由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擔任主席,評委成員包括美國演員艾麗·范寧、希臘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美國導演凱莉·雷查德、法國導演恩基·比拉、法國導演羅賓·坎皮略、布基納法索演員MaimounaN’Diaye、波蘭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意大利導演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評審團九個人中,除了21歲戛納最年輕的評委愛麗·范寧和來自布基納法索的女演員,其余七個都是赫赫有名的導演。
不少都在戛納拿過大獎,被認為是近年最強的評審團。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其執導的《通天塔》、《美錯》相繼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執導的《鳥人》橫掃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3項大獎隨后又憑借《荒野獵人》繼續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這人個頭不高,體型卻有點敦實,一頭烏黑的卷發,臉上皮膚呈現棕色,除了歲月埋下的一道道褶皺外,他下巴上白色的胡子,告訴旁人,某種程度上他已經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