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欽萊克將軍是對的,幾天后第30軍就成功的越過了德軍的防線,而德軍一點都沒有察覺。
如果戰斗就這么開打的話,那么英軍應該會毫不意外的獲得勝利,原因是英軍準備得相當充分尤其是裝備還要比德軍多上幾倍:
英軍的坦克總數為700輛,此外還有200輛“斯圖亞特”坦克在從印度運往埃及的途中。
德、意軍的坦克總數雖然也不少,有414輛,但其中有154輛是派不上用場的意大利M13型,只有260輛為德式“三號”及少量的“四號”坦克,這其中還有50輛坦克正在維修……坦克這玩意需要經常性維修,不管是作戰還是平時訓練。
更糟糕的還是,德軍大部份空中力量都集中于轟炸馬耳他島,在北非只有120架飛機,而英軍卻有500架之多。
其它的不說,英軍僅僅是越過德軍防線的第30軍就擁有430輛坦克,這幾乎是德軍能調動的所有坦克的兩倍,再加上英軍還有空中優勢還有南非1師、奧大利亞6師攜帶的大量反坦克炮等,他們完全有能力擊潰趕來參戰或是擋在面前的任何一支德軍部隊。
問題就在于“十字軍”行動這個“越過”行動太成功了,成功得出乎英軍所有人包括奧欽萊克將軍本人的意料之外……整個第30軍越過德軍防線卻沒有被敵人發現!
于是奧欽萊克就有些心猿意馬了。
“將軍!”在第30軍做好準備后,參謀就問奧欽萊克:“我們該怎么做?故意暴露吸引德國人嗎?”
因為德國人不知道第30軍已經越過德軍防線,所以直到現在都沒反應。
想了想,奧欽萊克將軍就回答道:“不,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我想給那些德國佬更多的驚喜!”
這的確是個機會。
但事情往往有其兩面性,機會的另一面也許就是危機或是錯誤……
接著,為了能給德國人更多的驚喜,奧欽萊克將軍就將第30軍分成三個部份:主力第7裝甲旅帶著奧大利亞第6步兵師一部對德軍側后進行大縱深穿插,其目的是切斷德、意軍的退路并將其包圍。
第4裝甲旅則以團為單位分成兩個部份:一部份攻擊駐守托布魯克的意軍,另一部份繞到德軍哈爾法牙關防線的側后。
奧欽萊克將軍的想法是很好,攻擊駐守托布魯克的意軍可以使他們無法增援哈爾法牙關防線,而攻擊哈爾法牙關防線的側后,則可以使德軍防線處于英軍的兩面夾擊,其結果就是德軍迅速崩潰使正面進攻的英第13軍得以闖過哈爾法牙關并大軍壓境。
可以想像,如果戰局按奧欽萊克將軍設想的發展的話,德、意軍就會被英軍團團圍困在托布魯克,到時除了跳海逃生外就別無他途了。
但戰場總是會不斷的發生意外,尤其英軍還是由幾個國家的殖民軍混編互相之間很難做到有效協同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