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坦克炮就“轟”的一聲發出巨響,塞西爾上尉連同他的裝甲車一起十分干脆的被炸上了天。
接著其它坦克紛紛開炮,不一會兒就將英軍十幾輛坦克和裝甲車炸成了碎片,英軍偵察兵們根本就來不及還手,幾分鐘之內就被消滅干凈……之所要幾分鐘,是因為時不時還有幾名幸存者從裝甲車里爬出來想逃跑,但他們很快就被德軍士兵射出的子彈打倒在地。
這在戰場上是很平常的一幕,但細想起來卻十分殘忍,這些英軍肯定愿意投降的……這是英軍甚至可以說是歐美軍隊的共性,他們在無法改變戰局或是無力抵抗的情況下投降是當然的選擇而且不會被認為是恥辱。
但德軍卻根本就沒有給英軍投降的時間,于是一百多名英軍就這樣沒了,剛才還活蹦亂跳的一百多人眨眼間就變成了一堆血肉模糊的尸體。
接著奧爾布里奇上校一揮手,坦克就“隆隆”的越過沙丘朝英軍第七裝甲師的方向推進。
此時的英軍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雖然他們隱隱聽到了幾聲炮聲和槍響,但這幾天來小規模的戰斗也時有發生,所以他們還以為那不過是偵察兵追得太近了遭到德軍的襲擊,于是不以為意照常以行軍隊列前進。
結果他們還沒走十分鐘,就看到前方風沙中迎來一隊坦克群……那當然是敵人的坦克群,英軍這才意識到危險已經降臨到他們身上。
“展開隊形準備戰斗!”英軍軍官大叫。
但這時已經太遲了,因為德軍坦克已經加快速度一鼓作氣的沖進了射程之內……確切的說應該是視線之內,受風沙的影響,敵我之間在距離兩百米的距離才能模糊的看到敵人的影子。
“自由射擊!”奧爾布里奇上校下令。
“三號”接到命令后就放慢了速度,然后時不時的停下來靜止幾秒……坦克由運動到靜止的那一刻實際上是不適合射擊的,因為坦克車身會因為慣性劇烈晃動,所以炮手必須等坦克停穩了然后再調較諸元尋找目標……這就是所謂的“短停射擊”,同時也是坦克要放慢速度的原因。
另一邊的英軍的“斯圖亞特”坦克也同樣沒有行進中開炮的能力,所以也以同樣的方式應戰。
但正面硬碰硬“斯圖亞特”顯然不如換裝50MM坦克炮的“三號”,何況“三號”已經展開戰斗隊形在局部區域上占據絕對的數量優勢。
于是只聽一陣“轟轟”的巨響,英軍慌忙上來迎戰的十幾輛“斯圖亞特”在第一時間就被“三號”的高爆穿甲彈炸上了天。
高爆穿甲彈的優點是同時有穿甲能力和爆炸殺傷力,缺點就是穿甲能力沒有純粹的穿甲彈強。
如果在面前的是裝甲奇厚的“瑪蒂爾達”或是“瓦倫丁”,那德軍炮手是無論如何都不敢選擇高爆穿甲彈。
但與他們對陣的卻是“斯圖亞特”,再加上此時目標的距離只有兩百米左右,那就可以大膽的使用了。
高爆穿甲彈如果能擊穿目標的話那殺傷力簡直就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它雖然裝藥不多,但卻是在密閉的空間尤其還是厚厚裝甲的坦克內部爆炸,這些爆炸能量全被牢牢的鎖在坦克艙內由人體承受,于是那炸開后的沖擊波、彈片以及坦克艙內突然增加的壓力都足以殺死里頭的任何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