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之前就檢查過一輛被高爆穿甲彈擊穿的坦克,其內部坦克乘員的死狀十分詭異,表面看起來沒什么外傷,但內臟甚至骨頭都碎了,血水從眼、鼻、口等滲出來,就是常說的七竅流血,就像遭到惡鬼索魂似的。
當然,此時的秦川是無法看到其內部的樣子,他只看到一輛輛“斯圖亞特”坦克被炸得冒起了黑煙甚至燃起了大火。
用高爆穿甲彈顯然要比穿甲彈爽得多。
穿甲彈一發過去就算是擊穿了也就是坦克壞了動不了而已,里頭的人甚至有可能安然無恙,高爆穿甲彈就又是煙又是火的,如果引起彈藥的殉爆就更是整個炮塔都被掀掉了遠遠的掉在地上,于是沒多久就到處都是“斯圖亞特”坦克的殘骸。
這也就是所謂的視覺沖擊。
而這種視覺沖擊在實戰中也并非毫無意義。
因為放眼一望,英軍到處都被炸殘炸傷甚至炸碎的坦克,而德軍卻是全部完好……其實德軍“三號”坦克也并不是完好,而是被裝甲彈擊穿沒有多少外在表現,于是整個戰場完全就是德軍輾壓英軍的態勢。
這一來英軍坦克乘員乃至英軍步兵的信心就完全崩潰了,他們認為自己手里這種美制坦克根本就無法與敵人坦克匹敵,于是第一時間就出現了不小的混亂。
其實客觀的說,“斯圖亞特”對“三號”坦克尤其是近距離的對陣兩者是相差不大的,因為彼此都能擊穿對方的裝甲,那么穿甲能力強一些或是弱一些就沒有多少差別了。尤其是英軍“斯圖亞特”還占據數量上的優勢,如果拼死一搏的話鹿死誰手還真是未知之數。
但戰爭這東西從來都是裝備與人的結合,而人這方面士氣和信心是很重要的,英軍一上來就匆忙應戰并在德軍的強勢打擊中失去了士氣和信心,再好的裝備給他們只怕也會是同樣的結果。
“將軍!”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第7裝甲師的指揮部,參謀急匆匆的向波頓少將報告道:“我們遭到德國人伏擊,科林上校請求撤退!”
科林上校是第七裝甲師主力部隊第七裝甲旅的旅長,他同時也是個經歷過一戰建立過功勛的老坦克兵,他甚至參與并見證了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坦克的過程。
而他卻在第一時間請求撤退……
“不!”波頓少將回答:“不能撤退!”
從坦克部隊來說,科林將軍的建議也許是對的……“斯圖亞特”的速度快,打不過就跑,重整隊形后再一決死戰。
但問題就是第7裝甲師不只有坦克,它還有汽車、步兵、炮兵等等。更重要的是,波頓將軍擔心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撤退會使部隊失去抵抗意志被敵人像趕鴨子似的追殺。
于是波頓少將就對參謀大聲下令:“命令科林上校,把所有的坦克都派上去,一定要把敵人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