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長官!”參謀應了聲就把命令傳達給了科林上校。
科林上校聽到這個命令時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但他也只是遲疑了下,就堅定的執行了波頓將軍的命令。
這很難說是誰對誰錯,波頓少將與科林上校的想法都有各自的理由,只是波頓少將身處“猛瑪”指揮車里處在隊伍的后方并不了解前方的情況……
第七裝甲旅擁有兩百輛坦克,按波頓少將的想法要是能一擁而上再加上步兵反坦克炮的配合,與德軍還是有一拼之力的。
問題就是英軍已經出現了混亂,混亂就會出現堵塞。
這也一部份是英軍的素質和信心不足,如果是德軍,他們在任何時候即便是以遭遇突發狀況,每個部份甚至每個士兵都知道自己該往里走或者該做什么。
英軍沒有這樣的素質,于是有些人想往前沖有些人卻想撤退,于是汽車擋著裝甲車的路,裝甲車又擋著坦克的路,步兵還在縫隙里湊熱鬧。
開上去的坦克根本看不到敵人,眼前到處都是慌亂逃命的士兵,等看到敵人的時候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被擊毀了……
最恐怖的還不是這個,擋淹德軍坦克就分成了三隊,中間一隊繼續在正面朝英軍沖擊,旁邊的兩隊一左一右的朝英軍兩翼包抄。
科林上校一看這情況就知道這場戰沒法打了,再這么下去只怕全都要被德軍圍殲,于是趕忙更改了命令:“撤退,全體撤退!”
但這時已不能說是“撤退”,而是名副其實的“潰退”了。
從秦川的角度看去,那就是黑壓壓的一片人,像涌起的潮水一樣往相反的方向涌去,大炮、汽車等都被丟棄……由此也可以看出英軍有多慌亂,要知道德軍是裝甲師,人的兩條腿是無論如何都跑不過四個輪子的,所以英軍想要逃生其實就只一種可能,那就是搭乘汽車逃跑。
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用汽車逃跑也不容易,因為汽車是頭朝著德軍的,而且周圍還到處都是人,除非是不顧一切的從戰友身上輾過去,否則怎么也調不了頭。
有幾輛汽車僥幸調了頭準備加速逃走,下一秒卻又被德軍的坦克炮彈炸上了天……由于汽車上里里外外都裝滿了英軍士兵,一發炮彈過去附帶的也將他們都拋上了天,那些人在太陽下投射出一個個影子,等再次落回地面時就已經是一具具尸體了。
有些英軍士兵已經意識到自己無法從德軍的槍口及炮口下逃出去,于是舉起手選擇投降。
但德軍坦克為了能更快的追趕上那些正在調頭逃跑的“斯圖亞特”坦克,絲毫沒有減速的猛沖了上去。
于是,一個個英軍士兵被壓倒在履帶下,就像是汽車輪胎輾過長滿莊稼的田地一樣成排成排整整齊齊的倒下,在人群中留下與坦克同樣寬度的一條條血路,這些鮮血被太陽一曬就蒸發到空氣中,令人惡心的血腥味很快就彌漫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