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英第15裝甲師的坦克開足了馬力往前沖英軍也跟在新西蘭士兵后朝前涌時,三顆紅色的信號彈就冉冉升上天空。
奧斯汀中將第一時間就感到事情不妙,這三發紅色的信號彈是德軍方向打的。
信號彈……
它的意義當然就是命令分布在各個位置不同的部隊進攻……在某些情況下信號彈比通訊設備還管用,用通訊設備下達命令還可能被干擾等原因導致有些部隊沒收到,信號彈一升空,命令就同時而且確定的傳達下去了。
這就意味著……德國人有其它部隊。
奧斯汀中將隱約意識到自己跳進了德國人的陷阱,于是急忙對著步話機下令道:“撤退,全軍撤回馬特魯!”
但這時撤退已經來不及了,坦克這玩意要調頭十分困難,尤其是英軍大多坦克還在濱海大道上,調頭不可避免的會占用大半個公路,而且還要反復進行前進、倒車、轉向幾個動作……這也是現代坦克大多要求能原地調頭的原因之一,這個動作不是為了炫酷,而是在戰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縮短坦克轉向的時間并避免交通堵塞和混亂。
幾聲巨響就從公路上傳來……那是德軍在濱海大道上埋下的炸藥,其位置是在英軍坦克隊形的后半部,兩輛坦克恰好就在炸藥位置的上方,于是“轟”的一聲就被炸了個底朝天翻倒在路邊。
公路上瞬間就多出了個大坑,后面一輛坦克收勢不住,或者也是因為在坦克里觀察不到外面的情況以為只是一發普通的炮彈,于是就緩緩的開進坑里……
其下場就不用多說了,以“瑪蒂爾達”坦克的重量和故障率,下去肯定是上不來的,里頭的坦克乘員也不會好過,只怕已碰得頭破血流甚至昏倒。
接著,一輛輛德軍坦克就從藏身處開了出來……為了能躲過英軍偵察兵的偵察,它們都采用了沙漠里的藏身法,也就是在地面上挖個坑然后將坦克開進去,上面再覆上一層板甚至還鋪上泥做好偽裝,英軍偵察兵就算是從它們頭頂經過都不一定能發現它們。
這時的他們一得到命令,就像是一個個從洞穴里鉆出的巨獸一樣從藏身處咆哮而出……然后英軍的坦克就在眼前,它們馬上就停下調整炮口瞄準。
坦克炮緩緩的移動,隨著一聲聲炮響,一發發穿甲彈就帶著嘯聲射向公路上正轉向的英軍坦克。
位于公路上的英軍坦克主力霎時就癱了,因為這其中有許多坦克正在轉向調頭橫在公路上,被裝甲彈擊穿后它們就無法動彈,于是就成了障礙將所有坦克都堵在公路上。
有些坦克急于逃生不顧一切的沖到路邊想要繞過去,但路邊的麥田顯然無法承受步兵坦克的重量,于是橫七豎八的陷在其中無法動彈,就像被隨意晾在海邊曬的咸魚一樣。
德軍坦克的機槍也響了起來,它們和步兵的子彈匯聚在一起兇猛的朝麥田傾瀉,已經長得一米多高的小麥被高速飛行的子彈打得“嘩嘩”直響,斷裂的麥桿和已經成熟的麥子被子彈慣性帶到空中四處飛濺。
當然,重點不是這些麥子,而是那些在麥田里沖鋒的新西蘭士兵……他們一排排慘叫著倒下,迸出的鮮血很快就將麥田染成了一片片的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