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如果大方的說出來且沒有其它小動作那就不是什么壞事,畢竟人是感情動物,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比自己牛會難受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嫉妒還可以轉化為激勵自己上進的動力。
但如果是放在心里然后暗中破壞、拆臺,那就為人所不恥了。
幸運的是隆美爾與斯特萊克將軍都屬于前者,否則秦川將來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這雖然可以說是性格或人品問題,但它同時也是“聰明”與否的問題。
此時的非洲軍團正遠在他鄉而且還是在惡劣的沙漠中與占據絕對優勢的敵人作戰,從這個大環境來講,所有的德國人都是坐在同一條船上,也就是應該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所以,出現一個像秦川這樣的人,對斯特萊克、隆美爾、非洲軍團、乃至整個德國都有好處……有秦川就能打勝仗,打勝仗大家都獲益,何樂而不為呢?
聰明人都會這么想。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么簡單的道理往往就是有人不懂,或是明明知道、同時也明白這么做對自己沒好處,但還是被心里的嫉妒之火燃燒得像瘋了似的不顧一切的拆臺……抗日戰爭時期就一次又一次的出現過這種自毀長城的事。
這并不是說外國人怎么樣怎么樣,或是中國人的劣根性云云。
要知道歐美等國是商業社會,他們大多是精明的商人,凡事都以利益為重而不會感情用事。
于是,即便有了嫉妒心,他們往往也會在心里惦量下怎么做才對自己更有利。
而中國這時代還是封建社會,甚至還因為清朝的洗腦使百姓只顧自掃門前雪……
清朝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外族,為了更好的統治中國,清政府就宣傳一個理念:“只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誰做皇帝還不是一樣?”
這理念的確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使百姓甘于清政府的統治,但副作用就是……如果日本人、英國人等,他們如果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那是不是也可以做中國皇帝?
于是當時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沒有國家這個慨念,整個國家有如一盤散沙一擊即潰,即便清朝亡了到民國時期還是軍閥割據內斗不止。
在這種環境下的確是不可鋒芒太露招人嫉的,所幸此時的秦川是在德國的軍隊里,軍官都看得很清楚,秦川的存在對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應該悉心培養……這也就是互利共贏。
第21裝甲師不久就踏上了行軍的道路……他們受命立即往阿拉曼防線前進,隆美爾也認識到了阿拉曼防線對德國的重要性。
坐在車上的秦川只感覺眼睛生澀渾身無力,甚至就連喘口氣都困難……連日的作戰和行軍使他的身體一直處于透支的狀態,這時候幾乎到了一個極限。
秦川想睡一會兒,但是卻怎么也睡不著。
這不是因為車身搖晃,而是因為剛才那場緊張的戰斗使自己還處在亢奮的狀態。
秦川看了看周圍的德軍士兵,情況也都差不多,新兵們甚至還興致勃勃的小聲的交談著:
“知道我打死了多少嗎?九個!”
“我不記得我打死幾個了,不過也不少!”
……
在那種情況下新兵和老兵的戰果都差不多,只需要扣動扳機就能有戰果。有區別的應該是機槍手和沖鋒槍手,他們高射速的裝備占了很大的便宜,只是秦川不認為這是件值得炫耀的事。
“嘿,伙計們!”維爾納神秘兮兮的從背后拿出一個包來,說道:“有好東西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