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將軍!”秦川回答。
秦川這么一說就讓斯萊因上校等人面面相覷,這不僅是因為這是隆美爾制定的作戰計劃,更是因為他們都看不出這個計劃有什么問題。
“那么,說說你的看法,上士!”斯特萊克將軍說。
“我們的戰略意圖太過明顯了!”秦川說:“簡單的說,敵人也知道我們的主攻方向會是阿拉曼防線的北段,甚至還會是亞歷山大,所以他們必然會在北段集結重兵,甚至北段的防御工事也更堅固!”
軍官們不由點了點頭。
英國人不是傻瓜,而且就算是傻瓜,在德軍攻占了托布魯克和馬特魯這些戰略要地后,也知道下一個進攻重點就是亞歷山大。
“但這個并不能成為否定這個計劃的理由!”奧爾布里奇上校說:“因為除此之外我們別無選擇,同時我們也有可能成功,這才是重點!”
奧爾布里奇說得對,敵人防御的確更堅固、兵力的確更多,但第21裝甲師還是有能力在一點突破并按計劃所設想的那樣取得最后的勝利。
問題就是……
德軍的情報有誤。
印度第4步兵師與英軍的分界點不在迪爾西茵,那里恰恰是印度第4步兵師的主力。
所以計劃的設想很好,現實卻很殘酷,按計劃實施的結果就是第21裝甲師一腳踢在了鐵板上……確切的說也不能算是鐵板,印度第4步兵師也只是比南非及非洲師戰斗力強一些的部隊。
問題就在于印度第4步兵師之前未參加戰斗,一直在二線養精蓄銳,同時英軍又將大量的火炮集中在北段,而德第21裝甲師卻已經疲憊不堪……要真算起來,第21裝甲師可是一路從的黎波里打到這里,橫跨了一千多公里的戰場,連續幾個月的時間都沒有好好休息過。
于是歷史上的第21裝甲師最終也沒能通過阿拉曼防線。
其結果就是阿拉曼防線變成了一場塹壕戰,一場消耗掉德軍所有能量并使之潰敗的消耗戰。
然而……
秦川尷尬的地方,就在于他知道這些卻沒法說。
難道告訴斯特萊克將軍德軍情報有誤?
秦川一不是偵察兵二沒有偵察過迪爾西茵,怎么可能知道那里不是兩軍的分界點而是印度第4步兵師的主力?
如果這么說的話,他們一定會以為秦川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