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聲在照明彈亮起來的那一刻就響了起來。
德軍的坦克炮、反坦克炮、榴彈炮以及迫擊炮等等,劈頭蓋腦的打出一片炮彈朝英軍的自行榴彈炮陣地砸去。
做為一款榴彈炮,M7自行榴彈炮的防護能力是相當出色的,它正面裝甲厚達51MM,這甚至都超過德軍“三號”坦克的正面裝甲。
這也是斯特萊克將軍要圍殲第5炮兵團的原因之一……
M7自行榴彈炮有著射程遠、裝甲厚且機動能力還相當不錯的優勢,這就決定了它會對坦克戰斗群構成相當的威脅。
一個坦克戰斗群若是正面撞上了M7榴彈炮群,坦克群必須抵近至一公里左右才能對M7的榴彈炮群構成威脅,而M7原則上來說在十一公里外就可以用炮火打擊敵坦克群。
再加上其最高時速達42公里,于是只要M7愿意,就可以與德“三號”坦克始終保持距離形成一種“我能打得到你而你卻打不到我”的優勢。
最終就算面對面進入了彼此的射程,M7依靠著正面裝甲的厚度也并非沒有一拼之力。
當然,任何裝備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M7的缺點就是裝甲是開放式的,也就是頂部沒有裝甲,其側面裝甲不但薄而且還掛滿了炮彈……這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火炮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炮彈,而自行火炮為了能夠達到隨打隨走的目的又必須把炮彈裝在炮身里。
M7試生產時就存在這個問題……它原本只能裝24發炮彈,停下打一輪就得補充彈藥,這使它與拖掛式火炮沒有太大的優勢。
于是,美國佬硬生生的將M7改造成了可以攜帶69發炮彈……
69發,而且還是105MM口徑炮彈,就使炮體側面甚至是炮手腳下都鋪滿了炮彈,乘員都可以說是坐在一個彈藥庫存上。
這在實戰中無疑是十分危險的,就像現在,德軍一發高爆穿甲彈擊穿自行榴彈炮后立時就引起了炮彈的殉爆。只聽“轟”的一聲,一輛威風凜凜的鋼鐵怪獸瞬間就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化為了一團火焰。
又因為自行榴彈炮是開放式的,爆開的彈片在戰場上亂飛亂射打得附近幾輛自行榴彈炮的炮手死傷慘重。
德軍的迫擊炮和榴彈炮也不示弱,他們用最快的速度將雨點般的炮彈朝英軍傾瀉,霎時就將這個榴炮陣地炸成了一鍋粥。
英軍毫無還手之力……大口徑火炮總適合遠程射擊,M7也不例外,它的火炮射角為35度,這使其最近射程為800米,而此時的德軍正處于這個最近射程的邊緣。這使英軍能使用的就只有右上角的自衛武器……12.7MM高射機槍。
但就算是這樣也無濟于事,因為龐大的車體會使他們成為德軍很好的目標,而坐在炮彈上的他們一旦被擊中就會瞬間在這個世界消失。
不過這似乎也是一種幸運,因為他們至少可以毫無痛苦的死去……劇烈的爆炸就會在他們意識到痛苦之前就將身體及意識撕成碎片。
這場戰斗就沒秦川這些步兵什么事了,因為對于那些劇烈的爆炸以及沖天的火焰來說,他們手里的步槍以及射出的子彈實在是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