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一點亞歷山大也很無奈,英軍兵力緊缺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其實,英軍就算在之前的戰斗中損失慘重,但總兵力還是德軍的數倍。
之所以會出現兵力奇缺的情況,是因為英軍的戰略思想是防御……防御一方必然會需要更多的兵力,而且這些兵力大多無法集中甚至很難互相支援。
就比如現在,英軍在一條長55公里的阿拉曼防線上布防,即便英軍有十余萬人,平均每公里也就兩千多人。如果支援其它地區的話就會出現“拆東墻補西墻”的情況。
而德軍的戰略思想主要是進攻。
進攻就可以集中兵力和裝備從一點突破,于是就在局部地區對英軍構成了兵力優勢。
這兩者不能純粹的說哪種戰術更好,像英軍這樣成份復雜、素質不高,尤其是指揮戰術過于傳統的部隊也的確更適合防御……歷史上他們正是用防御以及強大的補給和裝備硬生生的把占有素質優勢的德軍給拖垮了。
奧欽萊克將軍的計劃很快就實施了下去。
英軍偵察兵像撒豆子似的在敵人有可能的行軍路線上布設,這些偵察兵是很難被發現的,因為在沙漠里要掩藏起來十分容易,偵察兵只需要把自己用沙子埋上只露出一點頭部觀察或者呼吸,這樣除了是走到面前或車輪直接輾上,否則根本無法發現。
然后這些偵察兵就把位置報告給了指揮部,指揮部再將坐標發給炮兵……于是炮彈就成片成片的炸在了第21裝甲師的附近。
不過這種炮火覆蓋命中率很低。
炮兵轟炸的過程,應該是給出坐標后先使用幾門炮進行試射,然后觀察員再根據炮彈的炸點與目標的偏差進行調整,比如打遠了還是打近了,往東偏還是往西偏,這些通過無線電與炮兵陣地溝通較正,直到打準了后再實施大規模的覆蓋轟炸。
問題就是現在是能見度很低的黑夜,躲在暗處的炮兵觀察員也很難確定目標的位置,尤其是德軍第21裝甲師還是全速前進,往往幾分鐘的時間就逃出了觀察員的視線。
于是秦川等人就總是聽到炮彈的呼嘯和爆炸聲,卻難得見幾發炮彈能命中目標。
“英國人這是在放禮炮嗎?”維爾納嘲笑道:“他們真是太好了,我從沒享受過這樣的歡迎儀式!”
戰士們聞言不由笑了起來。
“我們也會給他們回禮的!”面包師笑著說。
面包師說的沒錯,不久德軍的炮火很快就響了起來……德軍的偵察兵同樣也往外散布,他們在發現英軍開炮的火光后就將座標報告給自己的炮兵。
而德軍炮兵開火的同時也會暴露自己。
于是這樣你來我往的,很快就轉變為敵我之間的炮戰,第21裝甲師的主力也就清靜了下來。
“哦!”維爾納擺出一副遺憾的表情:“禮炮結束了!”
“不要掉以輕心!”庫恩說:“英國人不會這樣就放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