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丘吉爾幾次三番發報催促奧欽萊克將軍發起進攻。
但奧欽萊克將軍并沒有這么做,他回電道:“尊敬的首相,我很不情愿得出這樣的結論,短時間內對德軍發起反攻是不可行的,我們需要新的接受過良好訓練的兵員和足以給敵人致命打擊的裝備,目前看來,這些都遠遠不夠……我們之前之所以占有兵力和裝備的優勢卻屢屢失敗,根本原因就在于士兵訓練不足。所以,急于進攻不但對我軍不利,反而有可能被敵人所利用!”
丘吉爾看到這封回電不由大發雷霆:“奧欽萊克以為他在尼羅河暫時阻止德軍的進攻就算勝利了嗎?還差得遠呢!他難道忘記了馬特魯、托布魯克還有亞歷山大?可惡的隆美爾并沒有走遠,他就站在埃及的大門口嘲笑我們,并隨時都有可能對我們發起致命一擊,這是多么緊要的關頭,他卻不可思議的停止了戰斗給敵人喘息的機會!”
所以有時政治需要會與軍事起沖突的。
一般情況下軍事必須得服從政治,但這個政治指的是國家的政治和利益,而不是某個首相是否能坐穩自己位置的政治利益。
丘吉爾顯然是把自己的位置看得更重,他沒有想過……如果奧欽萊克將軍說的都是真的,英軍沒有足夠的準備貿然發起進攻而再次導致失敗怎么辦?
但丘吉爾卻不管那么多,此時的他已決心將奧欽萊克換掉了,盡管奧欽萊克將軍已經適應了北非戰場并從原則上來說已經抓住了德軍的弱點。
像之前一樣,丘吉爾也給奧欽萊克將軍一個體面的借口……丘吉爾讓奧欽萊克將軍指揮一個新組建的司令部,負責英軍在伊拉克、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等地的行動。
這看起來似乎是升官了。
但奧欽萊克將軍拒絕了丘吉爾的提議,這個五十幾歲的將軍認為那不過是丘吉爾的施舍……他不需要這個,于是選擇呆在印度一直到戰后。
接任第八集團軍司令的是蒙哥馬利。
丘吉爾原本以為蒙哥馬利應該會識趣向德軍發起進攻,但蒙哥馬利給他的報告卻幾乎與奧欽萊克將軍一樣。
“首相閣下!”蒙哥馬利說:“第八集團軍經過長期奮戰,急需補充兵員和物資,有許多新換防的部隊還不會在沙漠里打仗,他們必須做好必要的訓練。在這些準備工作沒有做好之前,我不能貿然發動進攻,那樣只能是拿士兵們的性命以及非洲的命運冒險!”
這時候,丘吉爾已隱隱意識到是自己錯了……蒙哥馬利和奧欽萊克兩人都不約而同的這么說,就必然有他們的道理。
但丘吉爾做為一名首相,他當然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將錯就錯,希望這次錯誤不會帶來錯誤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