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下,埃爾溫又接著說道:“我們的兵員很寶貴。就算能成功的以一名士兵換取敵人兩名、三名甚至更多的敵人也不一定劃算!”
從某些方面來說埃爾溫說的的確有道理,抗美援朝戰場上志愿軍的兵力要比美軍多得多,而且裝備差距又很大,所以用“冷槍冷炮”運動以命換命是劃算的。
現在情況有所不同,英軍的兵力要比德軍多,甚至德軍素質還要比英軍士兵好,用德軍士兵的命去換英軍士兵的命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不僅僅只是以命換命的問題!”秦川回答:“它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種心理上的壓力,就像一個狙擊手在擊斃幾名敵人后就能壓制住一個排甚至更多的敵人一樣,明白嗎?”
“是,長官!”埃爾溫回答。
埃爾溫沒有回答“明白”,顯然是因為他還是不認同這種戰術……這可以理解,因為這種戰術的艱苦程度本身就超出歐洲人的心理承受范圍。
但也恰恰是這樣,才能給同樣是歐洲人的英**隊造成心理上的震撼和恐慌,而這還只是這種戰術的作用之一。
接著秦川就總結了下積累的經驗并把它們歸納為培訓的教材。
喝水的問題很快就得到解決……它只需要在水壺里放置一段稍長些的醫用輸液管就可以了,這并不需要消耗多少輸液管,一根輸液管剪成幾段足夠幾名士兵使用。
同時秦川還在水里加了些鹽和糖,這樣就能補充身體因為出汗而流失的糖份和鹽分避免中暑。
另一方面,就是秦川認為應該兩人一組潛伏。
這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降低士兵潛伏時的疲勞和恐懼……兩人輪流值班,這樣射手就不會因為在刺眼的陽光下長時間觀察及高度緊張而疲勞。同時兩人還可以互相交流彼此鼓勵,心理上就不至于因為陷入完全的孤獨而感到恐懼。
秦川將這一套用在學員身上,果然兩天后再次進行潛伏演習情況就好多了,這一回有半數以上都堅持到了下午,包括秦川在內共有九人堅持到最后并成功的返回了。
之后幾次就是不斷演習、改進,再演習再改進。
學員們學得很快,畢竟大家都是從各部隊調來的精英,他們都有超強的耐力尤其是人人都有不服輸的個性,很快就發展到大部份人都能成功的生存到最后,而且這還是在其間有開槍射擊目標的情況下。
看到這情況埃爾溫也就不說什么了。
“如果我們的士兵都能像他們一樣……”埃爾溫說:“那么我相信我們能給英國人好看!”
秦川相信這不是問題,因為普通士兵很多,秦川要做的就是從中找出能夠適應這種戰斗的那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