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秦川頓了下,就說道:“姑且稱之為近炸引信炮彈!”
“近炸引信炮彈?”軍官們一臉迷糊,因為沒人聽說過這種炮彈。
“這么說吧!”秦川說:“這種炮彈的其它部位都與普通炮彈沒有區別,區別就在于引信上……簡單的說,引信會在靠近目標時自動爆炸!”
軍官們聽著還是一臉迷糊,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這“自動爆炸”有什么意義。
雷德爾一開始也有些不以為然,但仔細想了想后,就瞪大了眼睛望著秦川:“你是說,這種炮彈不需要調節延遲時間?”
“是的,長官!”
“他會在距離目標最近的時候自動引爆?”雷德爾又問。
“是的,長官!”
這時軍官們才聽出這其中的厲害,要知道那種延時引信的炮彈是需要人工計算時間然后人工調節時長的,這不僅速度慢容易失去戰機,還會因為戰場的緊張狀態頻頻出錯。
如果,有一種炮彈不需要計算延時時間,同時也不需要調節,那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高炮的命中率同時還增加高炮的射速(注:省下了計算及調節的時間),這對高炮防空能力的提升無疑是一個質的提升。
歷史事實也證明這種近炸引信炮彈是很有用的……史上是美國在兩年后生產出這種炮彈并用于太平洋戰場上。
并且統計得到結果:普通炮彈平均擊毀一架敵機需要2000發,而近炸引信只需要500發。
先不論這會減輕后勤補給壓力,戰場上能快速擊毀敵機就意味著會減少一分壓力,此消彼長之下,勝利的天平很快就會朝己方傾瀉。
“怎么才能做到?”雷德爾問。
“這有些像我們的雷達!”秦川說:“我救過一名受傷的雷達兵,在交談中了解到……雷達之所以可以探測到敵人的飛機,是因為它會發射出一種看不見聽不著的超聲波,這種超聲波碰到敵人飛機時就會反射回來,于是我們就能計算出它的距離和方向由此知道它的位置!于是我就想……我們為什么不能在引信里裝上一個微型雷達,這個雷達在不斷的發出超聲波探測自己與目標的距離,可以想像……這個距離在不斷減小、減少,然后在距離由減小到增大轉化的那一刻,‘膨’……”
秦川做了一個爆炸的手勢。
軍官們愣愣的看著秦川,誰也沒想到一個中尉居然會有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
“這聽起來……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雷德爾說:“因為我們有雷達技術,也會造炮彈!”
“可是我們的雷達都很大!”奧克斯特少將說。
“那是用于監測遠距離也就是幾十上百公里外的目標的雷達!”雷德爾說:“如果只是十幾公里、幾公里,甚至只需要幾百米……就完全有可能做得很小!”
接著雷德爾又瞄了秦川一眼,說道:“當然,這只是可能,具體情況我們還得問問研發部!”
接著雷德爾就來了興趣,他甚至都等不及讓參謀去問,親自到通訊兵那與德國聯系。
乘著這時候,斯萊因上校就壓低聲音說道:“雷德爾元帥與康拉德上校是戰友,我想他聯系的就是康拉德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