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等!”雷德爾說。
雷德爾的選擇當然是正確的,剛剛進入射界就開火,會使炮火沒有瞄準的彈性空間。
但雷德爾也僅僅只等了幾秒……這是由于敵機速度很快,幾秒的時間已達到了雷德爾的要求。
于是隨著雷德爾一聲令下:“開火!”
震天的炮聲很快就響了起來。
這時開火的正是130MM口徑的副炮,這口徑的炮在法**艦在上大量裝備……它在戰列艦上是副炮,在輕巡和驅逐艦上就作為主炮使用,只不過因為這炮死角以及小口徑防空炮口徑小射速慢等問題,使法國艦隊防空一直是弱項。
但是……
采用不同的戰術后這顯然已經不是它的弱項了,尤其此時的艦隊還用上了“近炸引信炮彈”。
只聽一陣“轟轟”亂響,秦川等人都能清晰的感覺到火炮擊發時帶來船體的震動,接著一排排炮彈帶著汽線直奔敵機方向而去……這是因為雨水剛停空氣的濕度很大,高溫的炮彈一路蒸發水汽而形成了一條若有若無的彈道。
接著,這些炮彈就像是長了眼睛似的在目標戰機周圍炸開。
這是130MM口徑的炮彈,炸開后立時就爆出一團黑霧,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就是彈片亂飛。
而輕型轟炸機又是十分脆弱的,這其中尤其是木質結構的“蚊式”,于是當場就有三架“蚊式”被炸得在空中解體……飛機分成十幾塊碎片,就像天女散花似的從天上零零散散往海面掉。
“布倫海姆”式轟炸機或許會好些,但對于戰機來說,是碎成十幾塊還是兩塊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區別就在于有些被擊傷的“布倫海姆”還能在空中堅持一會兒,這給了飛行員一點寶貴的跳傘時間。
“發生了什么?”安格斯上校問:“注意利用死角,清楚了嗎?注意利用死角!”
“可是……”話筒里傳來部下緊張的回答:“我們的確是利用死角,但他們似乎沒有死角!”
安格斯上校有些不相信這個回答,難道德國人已經換上了新型我艦炮?
想了想,安格斯上校就操控著戰機倒飛,這使他能清楚的看到整個戰場。
接著他就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德國人的艦炮不是朝自己上空射擊,而是朝友軍上空射擊。
更讓安格斯上校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不管英軍輕型戰機怎么機動怎么變換高度,高射炮的炮彈總能準確的在戰機附近爆炸。
這在平時是不可能的,原因是戰機飛行速度快,炮手根本就來不及調整炮彈的延時時間,這也是這時代軍艦防空能力較弱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可能的事就確確實實的發生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