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托維中將正在“厭戰號”號上指揮作戰,他一聲令下,英軍艦群的各型艦炮就朝德海軍打來一批炮彈。
霎時天空中就傳來了一片炮彈的呼嘯,接著就是一串串沖天的水柱在德軍艦群周圍爆開,還有幾艘驅逐艦被當場擊中……其中一艘應該是被英軍戰列艦主炮擊中,整個艦體都往海水里一沉,在暴出一片火光之后又因為高水的浮力跳了起來,接著很快就失去了平衡歪到一邊慢慢沉入海水里。
到處都是濃煙、火焰以及被炮彈掀起的水浪和蒸發到空氣中的水汽,海上漂浮著軍艦的碎片和各種生活用品,一具具尸體浮在水里,往周圍擴散著腥紅的血水,海軍們放出一艘艘逃生船、皮筏艇,拋出一個個救生圈四處營救著跳水逃生的戰友,場面一時混亂不堪。
這一下是英軍艦隊戰了便宜……德軍艦群正忙著防空,冷不防的被英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接下來的情形就不一樣了。
英軍空中力量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于是德國空軍就能騰出手來攻擊英軍艦群……這也是雷德爾的想法,他讓空軍遲一些再為德國海軍提供空掩護,為的就是讓軍艦再發揮其防空打擊能力以使原本在數量上處于劣勢的德國空軍取得制空權。
而一旦空軍取得制空權,那么英國艦隊就會處于海面和空中的雙重打擊中。
這不僅是因為炮彈一會兒對空一會兒對艦的混亂問題,更是因為空中的偵察機可以較炮的問題……
正如地面的炮兵需要炮兵觀察員較炮一樣,軍艦也需要偵察機較炮。
地面炮兵的較炮對空中偵察的依賴還不是很大,因為炮兵觀察員可以在高地上設立炮兵觀察所,但海戰就沒有高地這種說法了……它只能依賴空中偵察機的觀察,然后告訴軍艦這一輪炮是打遠了還是打近了并進行調整。
這也是這時代的巡洋艦和戰列艦都要帶上幾架水上偵察機的原因之一……水上偵察機不僅可以起到偵察的作用,在戰斗中還可以進行較炮。
英軍制空權一丟,首先被擊落的就是這些速度慢火力小,目標又很明顯的水上飛機……水上飛機下方都帶有兩個浮筒。
再加上法**艦的航速又快,于是英**艦就只有第一輪炮擊能打得準。
反觀德國海軍,他們就能在己方水上飛機的配合下更精準的發射炮彈。
“開火!”臉上已被硝煙熏黑的雷德爾對著話筒大聲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