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和斯萊因上校在突尼斯呆了一天的時間。
這期間他們主要是與諾依曼一起視察了下突尼斯防線的情況。
從意大利調來的部隊與從法國調來的部隊就是有些不一樣。
應該說駐守法國的部隊戰斗力原本也不弱,只是他們在法國過慣了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部隊跟其它單位不一樣,部隊要形成戰斗力很困難,它需要堅持不懈的長時間的訓練,但戰斗力要削弱卻十分容易,過程也十分迅速。
從法國投降到這時才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但就是這半年多就足以讓部隊緊崩著的弦松馳了,而一旦松馳,就很難再恢復像以前一樣的戰斗力,第36步兵師就是這樣的情況。
第200師作為一支駐意大利的部隊,卻是始終都在訓練……意大利是德國的盟友,它并不需要駐守,德軍部隊會在意大利就是準備進入北非作戰的,只不過之前因為運輸原因一直沒能過來。
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就要走上戰場,所以在意大利期間會保持自己的戰斗力,甚至還會從老兵那學習關于在北非作戰的知識。
諾依曼少將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征用了一部份從北非負傷被轉運到意大利的傷兵為教官對自己的部隊進行沙漠作戰訓練,只不過諾依曼少將沒想到的是,他們到北非來不是進行沙漠作戰而是山地作戰和海防作戰。
不過這并不影響諾依曼少將在突尼斯的工作。
“我認為在突尼斯與利比亞邊境一帶也應該棄守!”諾依曼少將說:“因為突尼斯南部依舊是沙漠,這種地形不適合我軍防守,到了中部和北部多山地區,才應該是我們防守的重點!”
諾依曼少將拿著望遠鏡,指著正在高地上搶修碉堡工事的士兵們說道:“所以,我防守的重點是在加貝斯,我打算從那里沿著高地建一道防線,一直到奈格林。”
看著地圖秦川不由點了點頭,奈格林往西就是邁勒吉爾鹽湖,盟軍如果想避開這道防線的話,不但要深入沙漠腹地,還要跨過鹽湖接著還要穿越幾道山脈,這對機械化部隊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你是否有想過要守住一道防線很困難?”秦川說。
諾依曼少將回頭望了望秦川,然后很有信心的回答道:“中尉,只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再加上帝國英勇軍人,還有元首以及隆美爾將軍英明的指揮,我相信我們會挫敗英國人和美國人的進攻的。”
聽了這話秦川就有些明白了,諾依曼是個狂熱份子,也就是說,他至少是部份相信“精神勝利”那種人。
“精神勝利”在這時代尤其是德國橫行是有一定原因的……
最典型的就是德軍與意大利軍,德軍擁有較高的士氣和戰斗意志,于是在戰場上總能發揮出較強的戰斗力,而意軍的戰斗力卻是一地雞毛。
再加上之前德軍在歐洲戰場上將周邊國家乃至法國這號稱陸軍第一強國在一個多月內推倒,于是就有人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