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兵力比敵人多嗎?
當然不是,歐洲這些國家再加上法國,兵力、人數都不知道是德國的幾倍了。
是裝備比敵人好嗎?
更不是,德國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初期許多裝備都受限制無法得到更多的發展,尤其是與法國相比許多方面都有差距。
想來想去,就是希特勒所說的種族問題接著就是優秀民族聚集在一起在精神和思想上高度統一所爆發出來的強悍的戰斗力。
這種思想甚至在戰場上還得到某種程度的驗證,因為在同樣的裝備下,士氣高昂的部隊總能有更強的戰斗力。
但美軍就是最好的反例……美軍的戰斗意志和素質其實是最差的,中后期兵源不足時他們甚至把犯人征召進軍隊用來抵刑,但他們卻可以用先進的裝備以及大量的彈藥打贏一場又一場戰爭,而許多士氣高昂的德軍或是日軍甚至連敵人都沒看到就被炸沒了。
所以,戰爭從來都是人和裝備的結合,唯精神論與唯裝備論都有失偏頗。
“將軍!”秦川說:“你認為我們構筑的突尼斯防線與法國人的馬奇諾防線比起來怎么樣?”
“這沒有可比性,中尉!”諾依曼將軍回答:“法國人的防線的確比我們堅固,但駐守防線的士兵不同,指揮作戰的元首而將軍也不同!”
“說得對!”秦川回答:“但我卻沒看到布署有什么不同,防線依舊是地雷、碉堡、戰壕和鐵絲網,而敵人也可以用相同的戰術進攻,他們甚至還可以將軍艦開進突尼斯海峽用艦炮朝防線的后方轟炸……”
“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嗎,中尉?”諾依曼將軍問:“難道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防御戰術?”
“當然!”秦川回答,接著就指著一個個高地上的碉堡以及高地間的戰壕說道:“這些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它們會在幾天內被盟軍炸平,它們能起的作用就是浪費盟軍的炮彈,而我們知道……在盟軍擁有蘇伊士運河、克里特島及馬耳他島之后,他們的補給可以源源不斷的運來!”
諾依曼少將沒有說話,因為秦川說的的確有道理。如果德軍在北非有充足的補給和更多的大炮的話,那么他們也同樣可以用這種方法炸過英國人的防線,只不過占優的盟軍一方,尤其是此時美國還參戰了,那火力就不是以前與英國作戰時可以比擬的了。
“所以!”秦川說:“我們的工事更應該建在地下而不是地面,更應該以每個高地為點而不是防線……”
“我不明白!”諾依曼少將說:“如果沒有一條防線的話,那么我們該如何阻擋敵人的朝我們縱深進攻呢?”
諾依曼說的是敵人可以繞過高地往德軍腹地進攻。
“簡單的說,就是以點慨面!”秦川回答:“繞過一個高地沒問題,兩個高地也沒問題,但如果是繞過十個、二十個進入縱深,那么他們的補給線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而這也是盟軍最需要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