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工作按部就班的進行。
這時期的勘探方法比較落后,主要原因是這時代計算機還沒發展起來……此時的計算機還處于萌芽狀態,也就是英國用于解碼的“超級機密”,但這種原始的計算機肯定是無法用于輔助分析數據。
否則,用地震勘探法,也就是人工引爆炸藥然后接收從地底傳來的反射波,就能分析出地底巖層的結構并輕易的找出向斜、背斜并在背斜處打井。
這時代用的方法,就是最基本的地質勘探法,也就是在不同深度打井取樣,分析樣本的成份收集數據,再根據這些數據畫出地質剖面圖并由此來確定背斜位置。
這過程說起來簡單,卻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苦就苦在秦川明明就知道腳下有油,卻看著這一群勘探工作在地表上忙里忙外取樣、分析、計算……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些工作也是必須的,否則像沒頭的蒼蠅似的這打一口那打一口,想找到石油簡直就比登天還難。
秦川這時候考慮更多的是保密工作。
這么下去打到石油是肯定的……地下有油,巴克豪斯教授又不是沽名釣譽之輩,何況就算巴克豪斯教授等人沒什么學問亂打一通,在地下有油的情況下能找到的慨率也很大。除非秦川現代的記憶有錯。
所以,秦川認為自己更應該考慮的是找到石油之后的事。
煉油不會是什么問題。
此時的德國最缺的就是石油,其大多數的石油都要從羅馬尼亞進口,然而就算這樣,德國的燃油還是入不敷出,這直接導致德國不得不從煤中煉出油(注:煤煉油就是將煤脫碳加氫,二戰時德國已掌握這種技術,只不過成本很高)。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知道非洲找到了石油,希特勒甚至會不惜用全國之力在這里用最快的速度建設一個煉油廠及其它相關設施。
甚至還可能因此而改變希特勒的戰略重心……希特勒進攻蘇聯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奪取巴庫油田,如果在非洲找到石油,東線的戰略意義就削弱了,反而北非的重要性會直線上升。
所以,這些都不是秦川需要擔心。
秦川要擔心的,就是怎么保住這個秘密。
像現在這樣用雷達站為鉆井提供掩護?
秦川并不認為這能瞞得住什么……石油沒打出來還好,打出油之后還能瞞得了嗎?石油的運輸、煉油廠建設,都會清楚的告訴英國人油田的位置。
于是秦川就找到了斯萊因上校。
“上校!”秦川說:“你是否有想過……找到石油后我們就沒法再用雷達站繼續隱瞞下去了?”
斯萊因上校隨手給秦川倒了咖啡,說道:“上尉,你這個擔心是不是有些在早了?我們現在連油的影子都還沒看到呢!說不定……石油對我們來說只是個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在沙漠里并不罕見,尤其是在加貝斯防線有鹽湖的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