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不是秦川有多厲害,而是同樣歷史上有過……當然,這是秦川所知道的歷史。
使用這種坑道的不是別人,正是中越在邊境僵持時所用的坑道構筑方式。
中越邊境的地質也同樣潮濕多雨,而且越南還是半年旱季半年雨季,一到雨季那坑道幾乎有一半都是水,中**隊在坑道里堅守的士兵們常常是泡在水里甚至是泡在自己的穢物里頭的……
中越邊境的戰爭比較特殊,越鬼子可不像英、美等國家那么嬌氣,他們也同樣會構筑坑道,也就是以坑道戰對坑道戰的模式。
有時候敵我之間的坑道近到只有幾米遠,彼此放個屁都能聽見,所以屎啊尿的全都撒在坑道里頭。
這樣在旱季還算好,就是坑道里頭臭了點,但一到了雨季雨水往坑道里倒灌,干成塊的穢物就全浮在水面上在戰士們眼前晃來晃去……那絕不是件令人賞心悅目的事。
當然,秦川這時構筑的坑道與那時的坑道還是有些區別的,那時中**人已大批量的使用波紋鋼板了……波紋鋼板就是呈波浪狀起伏不平的鋼板,就像一個個拱橋一樣,它可以很有效的將炮彈的沖擊力分散到周圍的土層里。
所以,中**人是橫著一層圓木蓋一層土,鋪上波紋鋼板加一層土,然后再縱向一層圓木一層土……總之就是鋪到讓自己心里感覺安全為止。
但安全感這東西是鋪再多也不夠,何況還是在戰場上。
這樣的坑道有一個缺陷:因為它是橫向的,整個坑道其實就在山體外不遠,所以如果表面陣地讓敵人完全占領,坑道很容易被敵掘開并塞進手榴彈、炸藥包之類的。
不過考慮到這一仗并不是像加貝斯防線那樣與敵人僵持軟磨硬泡,更主要的是為了躲炮、躲敵人戰機的轟炸,地面則要擋住敵人的沖鋒,于是也恰好適用。
在秦川等人在西西里島積極備戰的時候,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等人也在商討著進攻計劃。
盟軍的最高指揮官毫無疑問的是艾森豪威爾,這是英、美做出的共同決定,同時也是丘吉爾向羅斯福的一種讓步……英軍大部份的裝備和補給都來自美國,現在美國甚至都愿意直接派兵參與這場幾乎可以說與美國不相關的戰爭中來,英國怎么說也要給美國一點好處。
于是,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就任命艾森豪威爾上將為地中海戰區最高司令,英國指揮敦克爾刻大撤退人稱“逃跑將軍”的亞歷山大為地中海戰區最高副司令。
但實際上盟軍的指揮權卻并不在這艾森豪威爾也不在亞歷山大手里,直正的指揮權卻是在英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手里。
原因很簡單,艾森豪威爾這個最高總司令沒有實戰經驗,亞歷山大則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敦克爾刻大撤退嚴格來說并不是一場戰斗,而是在德國人犯錯也就是沒有及時進攻的基礎上動員組織英國的船只將英國潰軍接回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