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動的成功的確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因為它為英國保存了數十萬有戰斗經驗的有生力量。
但問題是把亞歷山大換成任何一個將領只怕也能做到這一點。
這并不是說敦刻爾克不偉大,實際上它很偉大,幾天內撤走數十萬人,這是個很艱巨的任務。
但創造這個偉大的不是亞歷山大,而是英國無數沒有任何作戰經驗和常識卻自告奮勇一次又一次將自家漁船開往敦刻爾克營救英軍士兵的百姓。
至于亞歷山大在緬甸的作為,那就不用說了……裝備、兵力都優于日軍,還有中國的精銳部隊協助,他卻為了逃跑一次又一次的欺騙中**隊做后衛另一邊命令擁有先進裝備的英軍逃命,最終還是沒能逃走被日軍包圍,如果不是中**隊拼死相救,英軍早就在緬甸全軍覆沒了。
而亞歷山大卻沾沾自喜以此為自己的戰跡。
這樣一個不懂軍事的將軍,做為地中海最高副總司令,說的話當然也不會有多少力度。
美國第七集團軍司令巴頓將軍,他雖然是個出色的將軍也有作戰經驗(巴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任潘興的副官出戰),但聲望畢竟沒有在北非大戰隆美爾并將德軍“趕回”突尼斯的蒙哥馬利大。
于是其實盟軍還是蒙哥馬利說了算,英、美聯合參謀部制定的一個頗為冒險但卻很有新意的計劃讓蒙哥馬利一口否決而胎死腹中。
“我認為我們可以從墨西拿登陸!”巴頓將軍說:“誠然,在墨西拿港口登陸有很大的困難,比如墨西拿海峽十分狹窄,再比如我們會遭到意大利軍的兩面夾擊。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出其不意。也就是說,因為敵人根本就不認為我們會在墨西拿登陸,所以他們在墨西拿港沒有防御準備,在那里布置的都是意大利軍隊,更為甚者還是意大利軍隊中戰斗力較差的部隊……先生們,意大利軍隊戰斗力較差的部隊,那是什么樣的部隊?我們只要把旗子朝他們方向一揮,這些免嵬子們就跑過來投降了,我敢保證他們投降的速度比沖鋒的速度要快得多!”
會議室里霎時就傳來一片笑聲,巴頓將軍向來以說話粗俗聞名,這一下是讓英國那些紳士們大開眼界了。
但有句話叫“話糙理不糙”,巴頓的話雖粗俗,但卻是打蛇打七寸,這個計劃對德、意軍來說不但“出奇不意”,更重要的還是一旦登陸成功……整個西西里島就與意大利失去了聯系,就像最重要的七寸被盟軍一把捏住了。
然而,蒙哥馬利當然不會同意這個戰術。
這不僅是因為這個戰術不符合蒙哥馬利一向謹慎用兵的個性……其實這一點并不算什么,蒙哥馬利謹慎歸謹慎,但在非常時刻他還是會兵行險著的。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這是美國人巴頓提出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