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不能在屋外挖一條出口!”秦川說:“這樣就算建筑被炸塌了地窖依舊可以正常使用,甚至因為地面有許多磚瓦而使它更堅固!”
頓了下,秦川又補充道:“我們甚至可以挖通相鄰的兩個地窖把它們連成一體,或者打通到戰壕與戰壕連成一體,形成一種防御體系!”
軍官們聞言不由愣住了。
過了好一會兒,斯萊因上校才說道:“上尉,你似乎是把坑道工事搬到這里了!”
“為什么不呢?”秦川說。
“是的,為什么不呢?”斯萊因上校笑著說:“我們可是一支有構筑坑道經驗的部隊,為什么我們就想不到這些!”
“或許……”巴澤爾說道:“或許是因為這里有很多民舍吧,我們之前是在高地上構筑的,所以就……”
“那么,還在等什么呢?”斯萊因上校說:“動手吧,為了晚上的溫暖和睡眠!”
軍官們不由笑了起來。
接著德軍說干就干,用分片包干的方式將任務分配下去,每個排負責一個地窖……德軍一個排滿編48人,但通常不滿編只有三十幾人。
就算這樣,一個地窖擠三十幾人也顯得擁擠。
不過本身也不應該全部都擠在里頭,必須有一部份人在戰壕里守著,然后進行輪換,于是十幾個人住一個地窖就不多也不少。
最先改造的就是煙囪。
為了保證地窖的承受力,煙囪統一不從頂部鑿孔,而是從地窖的側壁挖一個斜向的通道通往地面,然后再用碗口粗的排水管接到百米外的廢墟處……距離至少要有一百米,否則蘇聯人在發現煙霧后一片炮彈砸過來甚至都會波及到自己。
通風孔就另外接兩根管,這就比較簡單,只需要露出地面然后在管子接口處弄上一個接風口也就可以了……所謂的接風口,指的就是讓管子朝著逆風的方向拐一個彎,這樣一方面可以依靠風的力量將空氣往通風管里灌使通氣性更好,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積雪、炮彈掀起的泥水等將其堵住。
這還多虧了東岸有一個水管廠,倉庫里頭各種大小的鐵管應有盡有。
士兵們在改造好這些后,就迫不及待的嘗試了下,也就是在地窖里生起了一小堆火。
他們甚至還用汽油桶制作了一個簡易的灶臺,油桶上方開個大口放一口鍋,偏下的部位接煙囪,下部開個長方形的口用作入柴口,側面再接上一個通風管,既可以用作火爐又可以用作炊具……簡直完美。
然后一堆火很快就在油桶里熊熊燃燒起來,士兵們一邊貪婪的將凍僵的手伸到火焰前一邊側耳細聽。
不久,一排炮彈就打了過來,但從震動來看顯然打的不是地窖的位置。
地窖里立時就爆出一陣歡呼,就像是打了場勝仗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