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知道曼施泰因這話是什么意思……德軍要進攻的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據說其堅固程度堪比馬其諾防線,在這要塞面前德軍能做的似乎就只有強攻。
“但是!”曼施泰因隨后就說道:“為什么不試試呢?”
說著就朝秦川和斯萊因上校招了下手示意他們跟上。
指揮部里,曼施泰因指著地圖介紹道:“敵人原本駐守在占科伊一帶,正如你們看到的,在那里有一個類似葫蘆口似的狹窄地帶,易守難攻,但我們還是憑借空中優勢和坦克突破了他們的防線。”
說著,曼施泰因就指著地圖往南推移:“他們分為兩個部份主動后撤,一部份撤至西南面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駐守在巴拉克拉瓦一線,主力部份撤至東面的刻赤半島構筑三道防線防御!”
“所以!”秦川說:“只要我們再往前一步,就有可能遭到他們的兩面夾擊?”
“說得對,上尉!”曼施泰因贊賞的點了點頭:“要知道我們兵力不足,我們主要將兵力布署在防線上了,能投入到這個鬼地方的兵力只有兩個軍,共計1個不滿員的裝甲師和5個步兵師,而敵人卻有5個集團軍共計26萬人,他們的兵力足足是我們的兩倍多,而且還占盡了地理優勢……但我們卻被要求短時間內殲滅他們!”
曼施泰因忍不住抱怨起來。
這的確是個很艱難的戰役,因為蘇軍分布在兩對使原本就兵力不足的德軍必須分成兩塊分頭作戰,一個不小心……蘇軍如果反攻重新占領了占科伊葫蘆口地帶,就會把德軍封鎖在克里木島上無路可走。
“這些是什么?”秦川指著地圖上畫著的方塊問。
“炮臺!”曼施泰因回答:“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炮臺!”
說著,曼施泰因就從文件里抽出幾張來,說道:“這是我們從俘虜那得到的數據和畫出的草圖!”
接過文件看了下,秦川不由嚇了一跳:這些炮臺都是由200~300毫米厚的裝甲板全體包裹,炮塔下面有3層永固工事,每層永久混凝土天蓋都厚達3000~4000毫米。
炮臺里裝的是雙聯裝的305MM巨炮,射程達44公里,幾乎就可以打到克里木半島的任何地方
所有炮臺周圍都被永久混凝土裝甲板覆蓋,然后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鐵路連接,在山地部分更設置難以數計的暗堡、火力點,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裝且具有絕對優勢射界,理論上不可能對該防御地帶進行地面攻擊。而且設計者將要塞的基本彈藥存放在塞維納亞灣南岸地下深達30米的名為‘庫拉貝’的主彈藥庫里!
……
也難怪有人會說這就是另一個馬其諾防線,雖然它沒有馬其諾防線那么長,但堅固程度和火力都有過之無不及,尤其在這道防線的背后還有蘇聯的黑海艦隊做為機動部隊。
曼施泰因攤了攤手說道:“現在你們明白自己面對的是什么了?它們是航空炸彈都無法對其構成威脅的東西,就更別說你們的步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