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點五分,第一步兵團趕到了電站的位置。
雖然趕到了電站的位置,但所有人面前除了一座高地和黑暗外沒有看到任何建筑。
不過秦川卻知道電站就在這。
正如之前所說的,蘇軍軍官一旦被俘就會被認為是祖國的叛徒無法回蘇聯,這雖然能使許多蘇軍官兵寧死不降,但對德國的好處就是俘虜很容易全面配合德軍。
于是此時的第一步兵團手里就有電站的詳細位置甚至還有一張草圖。
由這張草圖秦川等人就知道,電站實際是被蘇軍建在高地的山體里,外部的鋼筋混凝土披上偽裝看起來就像山體的一部份,在黑夜里發現不了它是正常的。
幾發照明彈打向空中,然后士兵們就看到高地前開著的幾扇門窗了,駐守在里頭的蘇軍將機槍架在窗口上緊張的往下方的德軍掃射……這反倒讓德軍暗松了一口氣。
這一方面是告訴駐守在電站里的蘇軍不是老兵,老兵是不會因為緊張而亂開槍的。
另一方面是德軍發現電站的側面防御并不堅固……電站主要是頂部防空,畢竟對于蘇聯人來說,他們以為德軍如果能攻到電站這個位置那也意味著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被突破了,所以給電站側面筑上多厚的防護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沒想到這個想法卻給了德軍方便,如果蘇軍將電站構筑成堡壘式的,浮渡過來沒有攜帶重裝備的第一步兵團還真不知道怎么進攻。
但是現在……
幾名端著火箭筒的士兵上來,然后隨著幾聲嘯聲,火箭彈就直奔電站的大門而去。
爆響過后,大門就被炸得轟然倒下。
然后一隊德軍士兵一躍而去,分成兩排踩著“S”形在其它人的火力掩護下一左一右的沖到大門兩側,往里頭甩了幾枚手榴彈等爆炸過后就端著槍沖了進去。
此時MP43的另一個好處又得到了發揮的:相比起步槍來它更適合在狹窄地區的巷戰。
這是勿庸置疑的,首先是它槍身短,只有八百多毫米,不像拉栓式步槍動不動就一米多,在空間小的地方比如充滿家具的房間、樓道等地方難免磕磕碰碰的施展不開。
其次就是MP43的容彈量和高射速,這使它在巷戰中更像一把沖鋒槍而不是步槍。
就像現在這樣,德軍士兵沖進電站后,就是“嘩嘩”的一片槍響,里頭就傳來蘇軍士兵們的慘叫聲和驚恐的喊聲,甚至都有人在用生硬的德語叫喊:“別開槍,我們投降!”
蘇聯獨立濱海集團軍總體來說并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歷史上的他們主要是依托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駐守,在要塞被轟塌之后他們中的大部份人都投降了……總兵力12萬人的他們共有97000人被俘,由此也可知他們在要塞被突破后實際上并沒有做太多的抵抗。
當然,會造成這個后果的原因并不僅僅是因為要塞被突破,還有蘇軍高官的大規模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