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突破蘇軍防線的消息傳到報刻赤指揮部,司令員科茲洛夫不由驚呆了。
“德國人突破我軍防線?”科茲洛夫兀自不敢相信:“可是我們在前方有三個集團軍,而防線只有18公里寬,他們怎么可能突破我們三個集團軍駐守的防線?!”
“第47集團軍前進得太快了,科茲洛夫同志!”第51集團軍司令波格丹諾夫少將報告道:“而我們第51集團軍被擋在弗奧多西亞無法動彈,德國人就從我們中間的空隙穿過突襲了第44集團軍!”
“第44集團軍損失了多少人?”科茲洛夫問了聲:“不知道,科茲洛夫同志,我們現在還沒有和第44集團軍聯系上,也沒能統計出死傷人數,到處都是尸體和傷員……這里簡直就是地獄!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德國人肯定從我們的防線穿過去了,而且兵力不少,至少有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
科茲洛夫緩緩放下了電話。
科茲洛夫并不是一個對軍事一竅不通的人,事實上,他甚至可以說是個軍事經驗豐富的人:他畢業于高級步兵學院,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內戰爭時期,歷任營長、副團長、團長、參加過與白衛軍作戰和與巴斯馬奇匪幫作戰,之后又歷任師參謀長、師長……一步步升到今天這個集團軍司令。
從低級軍官一步步升上來的人一般軍事理論都相當扎實而且也很少理論脫離實際。
但科茲洛夫還是被歸類到“平庸”一類,這是因為他完全屈服于此時蘇聯的軍政體系不作任何抗爭……這其實也情有可愿,梅赫利斯對于蘇軍將領來說是個極其恐怖存在,他在此之前就執行過對軍官團的清洗將大批大批的蘇軍將領押到行刑隊面前。
就像不久前,參謀長托爾布欣就因為反對梅赫利斯馬上就被解除了職務。
科茲洛夫由此就意識到自己如果反對梅赫利斯的話,同樣也不會有好下場。
這只能說是科茲洛夫短視。
如果科茲洛夫夠聰明的話就應該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形勢與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戰爭爆發之前科茲洛夫這樣順從梅赫利斯或許是正確的,因為不會有什么外力來檢驗梅赫利斯的做法是對是錯,也不會有什么很明顯的后果。
但是……
戰爭爆發之后尤其是蘇德戰爭已經打到了關鍵時刻誰都不敢輕易承受失敗和損失的時刻,重點毫無疑問的是戰爭而不是梅赫利斯。
就算梅赫利斯是斯大林的龐臣,打了敗仗也一樣要承受后果,否則整個蘇聯很可能都會就此亡國了。
所以,在這時正確的做法就是像托爾布欣一樣冒著被撤職的危險挑戰梅赫利斯……因為很明顯,讓梅赫利斯這樣亂指揮下去肯定是要以敗仗收場,被撤職反而能逃開這場敗仗的追責甚至還會因此受到重用。(托爾布欣就因此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受到信任和重用)
但是科茲洛夫沒有勇氣這么做,他就像許多蘇聯軍官一樣,害怕梅赫利斯甚于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