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戰的結果毫無疑問的就是蘇軍大敗,盡管蘇軍的戰機有150架之多,但空戰這東西不存在“以多打少”的問題……存在代差的戰機往往是連對方的毛都沒摸著就被消滅得一干二凈。
這一回也是如此,一百五十架蘇軍戰機能返回的就只有十八架,而且還都帶著傷,德軍就只有一架戰機被流彈擊傷駕駛員跳傘且被成功救回。
曼施泰因對這場空戰很滿意,他進攻計劃的第一階段也就順利完成了。
接著,等“斯圖卡”戰機返回基地重新掛滿炸彈再次飛到刻赤上空的時候,曼施泰因的第二階段進攻就發動了。
首先打去的就是一排排炮彈。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炮彈大多都是從蘇軍那繳獲的……德軍是秉著先用蘇軍炮彈再用自己炮彈的原則,畢竟地毯式轟炸對精度要求不高,打繳獲的炮彈也不覺得可惜。
炮彈與“斯圖卡”轟炸機的轟炸相結合,只打得蘇軍陣地一片片火光到處都是濃煙。
接著,隨著曼施泰因一聲令下,步兵的沖鋒就跟著往后延伸的炮火展開。
這與德軍之前的沖鋒有些不同……往常基本都是坦克掩護著步兵沖鋒。
但是現在,在這種泥濘的戰場上還這么做,那顯然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步兵后跟一隊隊工兵,他們乘著步兵沖鋒的時候就開始用石頭、原木、沙袋等希望能為坦克填出一條進攻的道路。
曼施泰因這種進攻的策略當然是正確的:
步兵跟在炮火后發起進攻或許能突破敵人的防線,如果不能的話,那么工兵就會在后方步步為營的引導坦克前進并為下一次進攻做好準備。
但這些似乎都是徒勞。
在德軍士兵逼近蘇軍防線五百米時蘇軍開火了,密集的子彈在戰場上到處亂飛,沒有任何掩蔽物可以藏身的德軍成片成片的倒下……雖然他們不時的趴在地上躲避子彈然后再突然跳起來朝前躍進,但還是無濟于事,泥濘的地面使他們的戰術動作就像新兵一樣笨拙,泥地上不一會兒就到處都是鮮血和尸體。
無奈之下,曼施泰因只得把他們撤回來。
“上校!”想了想,曼施泰因就對斯萊因上校喊道:“我在想,第一步兵團的火力是否能壓得住他們?”
聞言秦川不由愣了,曼施泰因這家伙是要把第一步兵團派上這樣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