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下這個命令已經太遲了……
打到機場正是第一步兵團。
走在前頭的偵察兵到達目的地后并沒有發起進攻,德軍各部份都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偵察兵不是偵察兵最重要的是偵察而不是戰斗。
所以,他們在沒有驚動敵人的情況下在高處對機場的防御做了必要的偵察并畫了一個草圖。
于是秦川在第一時間就了解到:正面防御更強,有五個讓人頭疼的碉堡工事。側門防御更弱,只有一左一右兩個碉堡。
“我們應該從正面進攻!”秦川說。
“為什么?”斯萊因上校問。
“側門看似更容易進攻,但它距離機場跑道更遠!”秦川回答:“而且途中還要經過一片建筑區,一旦蘇聯人在建筑區把我們纏上,敵人的戰機就可能乘這時間逃走。”
斯萊因上校點了點頭,雖然戰機起飛需要時間,但每飛走一架戰機對德軍來說都會是種損失。
“反之,正門只要能迅速突破,第一時間就能搶占跑道!”秦川指著草圖說:“只要我們的坦克能開到跑道附近……他們一架飛機都跑不掉!”
于是斯萊因上校就不再多想了,當即下令道:“從正門進攻!”
三輛38T坦克“隆隆”的開了上去,后面跟著大批的德軍士兵。
蘇軍守衛甚至還沒意識到面前的這些是敵人,大聲呼喊、咒罵著,似乎對坦克開著刺眼的車前燈對著他們照十分不滿。
下一秒,坦克就停了下來,然后“轟”的一聲朝碉堡打出一發炮彈,同時機槍“嘩嘩”的朝那些蘇軍士兵打出一排排子彈……一道道鮮血在坦克的車前燈下從蘇軍士兵身上飆出,由于光線很強,甚至連飛散到空氣中血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接著德軍就朝正門發起猛烈的進攻。
坦克繼續前進,士兵們緊緊的跟在坦克后緩緩前移,時不時的從坦克后探出身來朝蘇軍方向打出一梭子彈……由于德軍使用的是MP43,所以盡管是偶爾探出頭來射擊,其火力也要比蘇軍強得多。
幾名蘇軍士兵匆匆躲進碉堡里架起機槍掃射,但子彈打在坦克的裝甲上除了發出一聲聲脆響之外根本無法對德軍構成任何威脅!
“上去炸毀它!”一名蘇軍軍官下令:“不能讓坦克靠近,否則我們就完了!”
這名軍官說的對,碉堡是無法移動的,而坦克卻可以移動,等坦克移動到碉堡前……敵人就可以沖上來并將手榴彈、炸藥包塞進碉堡。
但是這名蘇軍軍官卻想錯了,德軍根本就不需要沖到這個距離將手榴彈和炸藥包往碉堡里塞。
因為,德軍有火箭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