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瘋了嗎?”埃伯哈德舉著望遠鏡觀察了一會兒,感嘆道:“他們這樣跟自殺有什么區別?”
“也許!”秦川說:“他們以為第一次不行第二次就可以了,所以可能還會有第三次、第四次……”
秦川想的沒錯,第二波沖鋒被打退后果然還有第三波沖鋒。
只不過第三波沖鋒有些不一樣:蘇軍步兵緊跟在騎兵后方沖了上來。
這倒是一種頗有創意的沖鋒方式,因為騎兵高大的身影會擋住其后的步兵,如果不是照明彈打得遠的話,德軍一時還沒能發現步兵。
另一方面,則是這些步兵在沖鋒時可以以戰馬的尸體為掩護……陣地前的戰馬尸體已經堆積至德軍戰壕前一百多米的距離了,它們一匹匹相互堆疊交錯就像戰壕一般,再加上滿地鮮血可以給那些蘇軍提供天然的保護色,在這黑夜里的確會給德軍造成些麻煩。
于是蘇軍騎兵的沖鋒總算告一段落,畢竟步兵散布在陣地上會阻礙騎兵的沖鋒。
但戰斗卻沒有因此而暫停,馬上就轉為步兵作戰模式……事實上,對付起步兵來要比騎兵困難得多,因為步兵都知道隱藏自己同時也會一些靈活的戰術動作,這讓德軍士兵突然間都有無法適應。
朝德軍沖鋒的第9山地師一個團……事實上并不能單純的說是第9山地師,因為其中還混雜著撤下來的其它部隊,因為在夜色里很難組織,于是一古腦兒的就把他們全都派了上來。
第9山地師是蘇軍較早組建的一個山地師。
蘇聯的山地師其實并不專業,而且因為前線部隊死傷慘重急需兵源,所以常常會將山地師編為步兵師投入前線,第9山地師沒有被撤編一方面是因為高加索地區山地作戰的重要性以及它還沒有參加過戰斗……蘇聯軍隊有個傳統,在戰場上打了幾次敗仗的部隊很可能就會被撤編。
史上的第9山地師就因為在高加索戰役表現不佳被撤編……其實這不能怪第9山地師,而是德軍山地師訓練十分到位,德軍山地師中有一支由專業攀巖人員組成的隊伍,他們總是利用繩索等工具翻過險峰突然出現在蘇軍關卡的后方,于是一次又一次的擊敗了蘇軍。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第9山地師撤編轉為步兵師,番號給表現尚可的第20山地師使用。
當然,此時的戰局就有些不一樣了。
因為德軍繞過了高加索山脈,所以這個第9山地師還沒能一展其山地本領就被當作步兵師使用了。
這支部隊相對于其它蘇軍來說顯然是有些戰斗力的……雖然沒有戰斗經驗,但訓練有素,這可以從他們沖鋒的戰術動作和互相間的協同可以看得出來。
但即便是這樣,蘇軍所做的依舊是無用功。
因為,在他們的另一面,曼施泰因已經率領著主力部隊對蘇軍正面發起了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