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第11集團軍的確沒有補給線,因為補給必須從刻赤半島經塔曼半島再經新羅西斯克進入外高加索地區。
但德軍因為兵力不足的原因實際上已經放棄塔曼半島全力進攻外高加索地區了。這樣一來,德軍從刻赤到外高加索的補給線實際上已經被切斷。
應該說德軍還有兩條補給線,一條是由港口從黑海運輸,但這行不通,原因是德軍在黑海幾乎沒有大型運輸船,同時黑海上到處都是蘇軍的船只和潛艇,它們隨時都會襲擊德軍的運輸船。
另一條就是空中用運輸機運……這也是德軍此時的主要補給方式,打到哪就在哪里占領機場,然后利用強大的空中優勢保護運輸機運送補給。
只是運輸機的運力十分有限,說是杯水車薪也不為過。
所以,德第11集團軍的最主要的補給來源,其實還是在新羅西斯克以及索契港等幾個城市繳獲的蘇軍物資。
“我們是在進行另一種比賽!”秦川回答:“是我們先擊敗他們,還是他們拖到我們沒有補給!”
“你從一開始就想到會出現這種狀況了?”埃伯哈德疑惑的望向秦川。
秦川默認了。
“而你依舊打算這么干?”埃伯哈德問:“我是說,建議曼施泰因進攻外高加索!”
“否則我們還能怎么樣呢?”秦川反問。
埃伯哈德翻了翻白眼,他有些無法理解坐在旁邊的這個年輕少校的想法……這場仗其實是在拿整個第11集團軍在冒險,其中還包括他自己。
但埃伯哈德不知道的是,秦川會冒這個險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在他的想法里……如果放任事情發展下去的話,德軍就確定要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兩個方向上慘敗。
而這兩個方向的慘敗又決定了德軍再也沒有實力與蘇軍一較高下,原因是德軍在這些失敗中損失了一百五十萬人,而且相當一部份還是素質好戰斗力強的部隊。自此之后,德軍的敗亡就已經注定了。
(注:也有人認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是之后庫爾斯克會戰)
所以,秦川認為就算冒再大的險也是值得的,否則就算自己再怎么做只怕也無法扭轉局勢了。
埃伯哈德說的沒錯,另一邊的秋列涅夫大將就是這么打算的。
因為斯大林給他下了一道死命令,一定要守住巴庫。
事實上,斯大林這道命令不是給秋列涅夫一個人下的,也不是僅僅對巴庫。
因為此時另一個方向也就是哈爾科夫,蘇軍同樣遭遇慘敗,而德軍已對蘇軍發起全線反攻。
為了能夠阻止德軍的攻勢,斯大林發布了后世知名的第227號命令:一步也不許后退,誰撤退認就是祖國的叛徒,蘇聯母親不會收留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