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在莫斯科戰役之前我們是怎么做的嗎?”布瓊尼問:“我指的是在我們一路撤到莫斯科的時候!”
“你是說堅壁清野?”秋列涅夫問。
布瓊尼元帥沒有回答,他只是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就叉開話題:“1200公里,等德國人趕到巴庫的時候,他們已經精疲力盡了,我們反擊的機會也就到了,明白了嗎?”
秋列涅夫像是明白了什么,回答道:“明白,布瓊尼同志!非常感謝!”
或許是當局者迷,在此之前被德軍打得焦頭爛額的秋列涅夫大將幾乎對自己及自己的軍隊都失去信心了。
但是現在,在布瓊尼的提醒下,他突然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
一方面,他讓部隊在德軍前進的路上不斷的制造些麻煩,比如炸橋、埋雷,偶爾再來個伏擊什么的。
不過這對德軍的影響其實并不大,因為第7空降兵的德軍在空降之后實際上就空降到了蘇軍的后方,他們不僅占領了高加索山脈,還以高加索為基地主動前出占領山腳下的交通要道。
所以,蘇軍的這種炸橋、埋雷等動作大多都是在做無用功,德軍沿著空降兵控制的公路以每天一百公里的速度往東推進。
另一方面,秋列涅夫就讓士兵著手進行百姓的撤離工作,要求像莫斯科戰役前一樣堅壁清野。
這一點倒是做得比較到位,倉庫里的彈藥補給還有燃油一口氣全都燒光,甚至連百姓手里的糧食也不例外。
不過他們對地里正在生長的農作物就沒辦法了……蘇軍也想將這些東西全都燒掉,但分散在地里根本就做不到,或者也可以說沒時間讓他們這么做,德軍就在背后甚至已經在側翼隨時都會將他們包圍。
最后就是巴庫的防御。
秋列涅夫大將與布瓊尼元帥一樣出身騎兵,他與布瓊尼元帥的區別在于……他并沒有認識到騎兵已經不適應這時代的戰場了,這也是秋列涅夫會派騎兵師前往新羅西斯克迎戰的原因之一。
其結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說了,秋列涅夫引以為傲的一個騎兵師在新羅西斯克慘敗,一個師只有幾百人繞過高加索回逃回了方面軍。
此時的秋列涅夫當然不敢再有之前的思想,幾次與布瓊尼交流或者也可以說請教后,就在巴庫三十公里外利用地形掘壕筑防層層防守。
“力求每道防線都能守十天!”布瓊尼對秋列涅夫說道:“這樣一來,德國人要打到巴庫至少需要幾個月,那時我們的援軍也會趕到了!”
“非常感謝,布瓊尼同志!”秋列涅夫回答。
以前他一直都沒把布瓊尼放在眼里,甚至還因為兩人都是方面軍司令所以暗中與布瓊尼較勁。
但是現在,秋列涅夫終于明白自己與這個老元帥之間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