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照例是勃蘭登堡分隊打頭陣。
事實上,勃蘭登堡分隊白天也就是第11集團軍休息時就已經出動四處偵察了。
他們偵察到的結果與秦川等人猜的一致,他們將主力分配到了巴庫防線正面與里海沿岸,高加索山脈方向駐守的部隊則大多都是從前線撤下來的潰兵、傷兵和后勤人員……潰兵和傷兵大多是第392步兵師和第394步兵師的,他們奉命在前線阻止德軍推進的速度,但與其說阻止倒不如說是潰逃,被德軍一路追著逃到了巴庫。
“他們在防線正面安排了三個師!”埃里希指著地圖說道:“分別是第406步兵師,第155步兵旅和第242山地師!在里海沿岸布置的就是方面軍直屬部隊,也就是第417步兵師和坦克第52旅。”
“他們顯然認為我們會從里海繞過他們的防線!”曼施泰因說:“所以才把精銳部隊放在里海沿岸!”
“是的!”瓦格納少將說:“但這對我們來說并不是好事!”
曼施泰因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雖然到了現在,德軍的突襲已經可以算是成功一半了……直到這時蘇軍還沒有意識到德軍已經穿插到了巴庫的后方。
但是,敵人兵力差距還是十分懸殊。
蘇軍有四個完整的步兵一個坦克旅,另外還有兩個被打殘了在后方休整做預備隊的步兵師,初步估計兵力在10萬人左右。
而德軍嚴格來說只有兩個師三萬多的兵力。
“一旦我們攻進巴庫!”弗雷科少將說:“敵人擴散在四周的兵力折返后馬上就會對我們形成反包圍!”
“如果我們有援軍的話……”瓦格納說:“那么我們還可以里應外合擊敗他們。問題就在于我們沒有援軍,我們會被他們圍困在其中無法動彈!”
“更糟的還是我們沒有重武器!”秦川補充道:“而敵人卻有一個坦克旅!”
第11集團軍因為要翻越高加索,所以重裝備全都留在山的那邊。否則的話,以德軍裝甲師素質對陣蘇軍裝甲師還有勝算。
但現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埃里希建議道:“偷襲,炸毀油田煉油廠,然后退守高加索!”
這的確是個很好的建議。
事實上,這也是曼施泰因同意從高加索穿插的原因之一……巴庫油田占蘇聯能源總量的71.5%,只要將這些油田點燃、煉油廠炸毀就能給蘇聯工業造成相當慘重的損失,這已經可以說是一種勝利了。
然后,德軍帶著從巴庫繳獲的補給退守高加索,利用地形的優勢擋住蘇軍的進攻,直到A集團軍突破頓河防線夾擊高加索。
問題就是,這樣一來德軍想從巴庫得到石油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我們或許可以守住巴庫!”秦川看著地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