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秦川就明白了。
B17是一款遠程高空轟炸機。
正如之前所說的,B17最高可以飛到10667米,而德軍戰斗機BF109的升限只能勉強達到10000米,也就是說德軍的戰機無有效攔截B17,除非B17為了能更準確的命中目標而降低高度。
更糟糕的還是……
B17這款被稱為“空中堡壘”的轟炸機本身有強大的火力,它全身裝有10到13挺機槍,再加上皮糙肉厚,德軍戰機往往很難將其打下來。
這其中尤其是后者,B17被稱作“空中堡壘”是有原因的,其中有一架最著名的“孟菲斯美女號”,執行過25次飛越德境轟炸的任務,期間換了9個發動機、兩側主翼、兩個垂尾、兩側主輪及其他更多部件……幾乎把全身都換了個遍還可以在天上飛繼續執行任務。
另一方面,倫敦距離柏林只有一千公里,而B17的航程卻有2979公里,也就足夠一個往返。
“如果美國人以英國為B17基地,就可以轟炸德國的任何一個角落!”康拉德說:“這其中不僅包括柏林,還有法蘭克福等工業城市,我們的后勤及軍工將會受到相當程度的打擊!”
秦川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事實上,B17的轟炸機就是德國在后期會如此快速的潰敗的原因之一:據統計,英美共出動400萬架次飛機,以損失1%的代價,對德國控制的歐洲大陸投彈270萬噸,摧毀德國作戰飛機5.5萬架,造成德國100萬居民死亡,750萬人無家可歸,德國的戰爭機器嚴重失血,公路運輸癱瘓90%。
而這些B17轟炸機甚至相當一部份都不需要戰機護航。
秦川不是不知道這一點只是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前線幾乎就忘了來自身后或者也可以說是英、美方向的危險……如果說蘇聯的問題通過謀略、計策可以改變的話,來自英、美方向的威脅則幾乎是無法改變的,因為它是科技及工業規模上的差距。
秦川皺著眉頭說道:“所以我們需要一款截擊機?”
“是的!”康拉德回答:“這截擊機應該能高速達到萬米以上的高空,它不需要很長的滯空時間,但卻能將龐大的B17擊落。另外還要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廉價,而且能大量生產!”
康拉德說的沒錯,因為英、美軍出動的這些轟炸機群的數量可能會很龐大……通常一次都是三百架左右,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截擊機,根本不足以有效的實施攔截。
秦川腦海里自然而然的閃現出ME163,它的確都滿足這些要求。
但秦川還是否定了這個方案:“就像我說的,這個方法行不通!”
之所以秦川這么肯定,是因為歷史上的德國將ME163投入實戰了,但卻沒有得到他們所期望的效果,不僅沒有收到效果反而還造成了大量飛行員的傷亡。
“那就想想其它辦法!”漢娜說:“想想這會造成的后果,在我們與蘇聯人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英國人和美國人就在準備大量的轟炸機,有一天,等他們認為時機成熟了,他們就會對德國實施大規模的轟炸……如果不能阻止他們,現在取得的所有勝利都是空的,因為將來我們還會失去它們!”
漢娜說得對,對德國工業的大規模轟炸對德國來說是致命的。
從這方面來說,其實英、美從一開始就已經勝券在握了,確切的說是美國。
它們之所以等到現在還沒動手,只是希望德國和蘇聯拼得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