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很簡單,就是德軍在進攻刻赤港時使用過的鋪路坦克。
斯特萊克將軍在第一時間就把秦川的想法報告了隆美爾,隆美爾在接到電報時不由興奮得大叫起來。
“我就知道,他一定會想到辦法的!”隆美爾得意洋洋的拿著電報朝霍特揚了揚,說道:“他是我的兵,他解決了我們的難題!”
“他到這不過一天!”霍特有些將信將疑。
但接過了電報看了一會兒后,就緩緩點頭說道:“是的,我們怎么把鋪路坦克給忘了,卻只想著要渡過頓河……愚蠢至極!”
說話說得對,如果正面陸地上能突破敵人防線的話,誰又會愿意從側面強渡頓河?
于是任務很快就分配了下去:改裝鋪路坦克。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回的鋪路坦克就不會這么簡陋了。
在刻赤半島時是因為條件簡陋時間匆促,而且一個集團軍位于刻赤半島能利用的資源也十分有限。
這一回就不同了,這一次劍指斯大林格勒那是整個南方集團軍的問題,霍特向馮.博克元帥一匯報,馬上就集合了整個南方集團軍所有的能量進行改裝。
另一方面,則是這次進攻戰蘇聯一方根本就沒想到會敗得這么慘、這么快……事實上,蘇聯原本還是占優勢的一方,也就是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后,他們集結了更多的兵力和更多的資源,于是想當然的就以為已經到了反攻的時候。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許多工廠和物資根本就來不及撤走……這與莫斯科保衛戰不同,莫斯科保衛戰時,蘇軍是有計劃的撤退,一邊撤退一邊實施堅壁清野的政策,于是德軍雖然沿途占領大片的土地但能得到的就只是一些廢墟。
斯大林格勒戰役就完全相反了,甚至蘇軍為了能夠為前線進攻的部隊提供充足的補給還有意思的將部份工業和物資前移。
于是德軍所獲頗豐,外高加索的工廠和油田就不用說了,頓河下游的平原一帶也繳獲了許多食品廠、鋼鐵廠等等。
鋼鐵廠第一時間就被利用起來。
隆美爾親自負責這個項目,他甚至還緊急聯系了曼施泰因從第11集團軍調來了那些在刻赤半島制作過鋪路坦克的技術人員……這種做法當然是正確的,因為改裝過,所以很清楚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或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比如這回技術人員就提出一個很有創意的改進,將鋪路設備前置也就是放在坦克的前方,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簡化鋪路設備的運輸空間從而減少故障。
原理不變,有所改變的就是將刻赤港用的原木變成了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