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的一聲脆響,一輛鋪路坦克就停了下來不再動彈。
秦川意識到這必定是某種直射反坦克武器,但聽聲音又不像反坦克炮,更有可能是反坦克槍。
沿著那輛鋪路坦克的反方向望去,果然就見幾個沙袋中央伸出一個長長槍管。
那是蘇軍PTRS-41反坦克步槍。
這玩意可以算是新武器了,因為在莫斯科保衛戰時它才僅僅只生產了77支并緊急裝備蘇軍,但在一年后的斯大林格勒會戰……蘇軍就裝備了六萬多支,以至于德軍都對其十分頭疼。
原因是它的威力很大,在100米的距離內可以擊穿50MM裝甲,要知道“三”號坦克的正面裝甲才只有47MM。
不過因為其片面強調反坦克的威力,所以使其成為一種不適合單兵發射的裝備……它全槍重20公斤,在戰場上需要兩人抬一前一后的抬著才能快速移動。
更嚴重的是,據說使用它的槍聲每人只能打三發子彈:用右肩發射一發,然后換到左肩,等右肩緩過氣之后再打一發,再想多打一發就承受不了這后座力了。
曾經有蘇軍射手這樣形容開槍時的感覺:肩膀就像是被驢狠狠的踢了一腳。
但不管怎么樣,它已經成功的擊發了一槍而且還打穿了一輛鋪路坦克。
秦川當然不能讓它繼續下去,于是舉起了步槍瞄準沙袋后方,當看到一個腦袋冒出來觀察時就“砰”的一聲將其解決掉。
坦克距離蘇軍戰壕越來越近,眼看就要逼近投擲手榴彈的50米距離……
一旦逼近這個位置幾乎就意味著蘇軍沒有任何機會了,因為德軍只需要一探出身子就可以將成片成片的手榴彈丟進蘇軍的戰壕,而蘇軍這么干時他們的手榴彈大多會被坦克擋住。
接著可以想像,德軍只需要乘著手榴彈的余威一個沖鋒,蘇軍的這道防線就不存在了。
就在這時,只見蘇軍方向投出一排排手榴彈,爆炸過后,就聽蘇軍一陣大喊,乘著煙霧接二連三的從戰壕里爬了出來朝德軍發起了沖鋒。
見此,秦川心下不由暗贊了一聲……這應該是蘇軍指揮官的功勞,反沖鋒發起的時機恰到好處。
太早了,敵我之間的距離過長,還沒沖到跟前就全都死光了。
太遲了,要面對的就是敵人的手榴彈雨。
從這一點來看,蘇軍的指揮官還是有些戰斗經驗的。
如果此時德軍手里裝備的是拉栓式步槍,很有可能還會被沖到隊伍中發生近身肉搏,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坦克就無法發揮作用了。
但問題是,第一步兵團裝備的是MP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