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當轟炸機又一次將裝甲列車逼回掩體時,德軍就在坦克的掩護朝大樓發起了突襲。
一片迫擊炮炮彈過去就將鐵絲網炸得七零八落的,幾輛“三”號坦克在機槍、火箭筒等密集的彈雨的掩護下緩緩朝大樓開去……
“轟”的一聲,坦克朝大樓內打去一發炮彈,當場就將里頭用沙袋構筑防線駐守的蘇軍炸得一片慘叫。
然后并列機槍“噠噠噠”的朝樓房內一陣猛烈的掃射,打得樓房內水泥碎屑亂飛,緊接著就是一隊德軍士兵踩著“之”字形飛快的躍進樓房內,隨著一陣MP43的槍響,士兵們很快就占領了一樓。
不過蘇軍并不擔心這個,他們認為這不過是失去一樓而已,蘇軍在這幢十七層高的樓房里處處布下關卡重重設下陷阱,德軍只能一層一層的往上攻……而這也正是蘇軍所希望的,他們之所以還守在這里就是因為得到拖延德軍的命令。
這是葉廖緬科的命令。
應該說這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如果任由德軍從左翼一路穿插下去的話,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段的頓河防線很快就會崩潰,接著斯大林格勒就會被德軍從西、北、南三面包圍(東面緊靠伏爾加河無法包圍),這不是蘇軍愿意看到。
所以,葉廖緬科需要時間,確切的說是位于北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需要時間集結部隊和物資以阻止這個局面發生。
原本葉廖緬科應該將駐守在卡拉奇港的蘇軍全部撤回斯大林格勒防守,因為很明顯卡拉奇守不住。
但是,為了為后續部隊爭取時間,葉廖緬科只能咬牙命令駐守在那的184師和192師堅守至最后一刻……葉廖緬科希望他們至少能利用卡拉奇的補給和城市及地形拖住德軍五天左右的時間,為此葉廖緬科甚至不惜將原本用于防守斯大林格勒的“打擊德國侵略者”號裝甲列車調到了卡拉奇。
事實證明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因為裝甲列車的確在卡拉奇發揮了作用。
但這個作用顯然不會太久。
幾隊德軍士兵貓著腰跑進了建筑,與之前的士兵不同的是,這幾隊是工兵,他們手里拿的是炸藥、導爆線等。
進入建筑后,他們就在工兵上尉的指揮下將炸藥安放在了北向的承重墻一方……這是為了能讓建筑往北崩塌。
對于這些,工兵會解決得很好,德國做為一個工業國家平時少不了有類似的爆破作業,部隊里當然也會有類似的人才。
這個工兵上尉就曾經在漢堡建筑公司負責工程爆破,斯萊因上校跟他說完這次爆破需要達到的目的后,他就滿口應承下來:“這是個很簡單的爆破工作,上校,我一定能把它做好的!”
“很好!”斯萊因上校點了點頭,不過又有些不放心的說道:“你知道如果失敗的話意味著什么嗎?我們只有一次機會!”
“我知道,上校!”上尉回答:“我不會讓您失望的,否則……我第一個抱著炸藥包去對付那個大家伙!”
斯萊因拍了拍上尉的肩膀,說道:“不管怎么樣,做好你的事,這對我們很重要!”
“是,上校!”
沒過多久,一切都準備好了,斯萊因就向候在另一邊的德軍士兵點了點頭……是該把裝甲列車引到這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