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秦川認為這與蘇軍沒有摸清德軍的戰略方向有關……蘇軍以為德軍一路往北進攻,到達韋爾佳奇后還會繼續往北,沒想到德軍會突然轉向。
另一方面,就是蘇軍后方的兵力嚴重不足。
蘇軍兩個方面軍的主力分別沿著伏爾加河、頓河以及兩條河之間的通道布防(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主力沿頓河上游布防,東南方面軍沿伏爾加河及兩河之間的通道也就斯大林格勒布防)。
如果是按正常的作戰方式,德軍層層推進蘇軍層層后退,那么蘇軍的后方防線就不會出現無人防守的情況,但德軍卻不走尋常路線,抓住一個機會就突入蘇軍防線后方以極快的速度攻營拔寨,此時毫無疑問的突入其大后方也就是原本蘇軍判斷基本不可能會遭遇敵人進攻的斯大林格勒北面。
這種想法原本是沒錯的,因為按常理,德軍要是能打到斯大林格勒北面,那整個斯大林格勒就該落入德軍手里了。
于是,德軍十分順利的就趕到了科特盧班,在這里只遭遇到一個營的蘇軍以及一些被臨時組建起來的融合了警察、工人以及一些不知身份的百姓的阻擋。
這樣的部隊當然無法抵擋德軍的進攻,他們只用了半小時就占領了科特盧班……將坦克從科特盧班西面開往東面差不多就需要這些時間。
科特盧班是這條防線的中間支撐點,它往西距頓河26公里,往東距伏爾加河29公里,對德軍防線十分重要,所以德第297步兵師留下一個團在此駐守等待第6集團軍的部隊趕來增援……第6集團軍的部隊因為需要渡過頓河所以動作會比較慢一些。
第21裝甲師繼續往東進軍,這半段的畫面就有些不一樣了,但這也并不是指蘇軍的抵抗……這半段的確有部份蘇軍,但這些蘇軍在德軍的坦克和飛機的雙重進攻下幾乎不值一提。
一路上德軍看到更多的是在戰壕里修筑防線的百姓,有老人、女人以及小孩,裝著各種各樣的衣服,渾身泥水,不遠處還有供他們生活夜里休息的帳蓬以及用幾根鐵棒支起的一口鍋。
當德軍出現在他們面前時,從他們臉上的震驚可以看到他們對眼前這事完全沒有準備,幾個或許是監工的蘇聯士兵趴在地上已經被德軍給控制了。
這讓德軍士兵有些無法想像,德軍都打到面前了而這些百姓卻還在旁若無人的構筑似乎是對付他們的戰壕。
不過這其實很正常,蘇聯人就連軍隊的指揮都一片混亂,再加上落后的通訊設備,沒能及時通知或是漏了通知哪些在前線構筑工事的百姓撤退算不了什么事。
“我該拿這些百姓怎么辦?”維爾納不由問了聲。
“很簡單!”埃伯哈德的回答:“讓他們繼續干,只不過方向要略有改變,不是面對西面而是面對北面,明白嗎?”
這當然沒有什么不明白的,這些戰壕的主人已經變了,原本是用來防御德軍的現在就用來防御有可能從北面來的蘇軍了。
但這些并不是第21裝甲師要做的,他們把俘虜等交給隨后趕到的第297步兵師,然后就繼續往東推進。
就像之前在計劃里說的:“一直到看到伏爾加河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