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川等人當然知道他們指的是第一步兵師突入斯大林格勒并火燒工廠的事……像這樣的戰績根本就不擔心傳不開,因為德軍指揮官需要用這些事例來給其它部隊做榜樣以激勵他們英勇作戰。
但讓人有些沒想到的是,第14裝甲集團軍長維特斯海姆少將在經過時還特地留下來拜訪了第1步兵團全體官兵。
“你們為我們爭取了時間!”維特斯海姆少將握著斯萊因上校和秦川的手道:“可以想像,你們所做的一切對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就是場災難。現在,我們從北部防線騰出手了,那么,下一個就是斯大林格勒了!”
維特斯海姆少將的表情和語氣,就像是斯大林格勒已經唾手可得似的。
但秦川卻不這么認為。
這不僅是因為他知道史上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有多艱難,更是因為他知道這時的斯大林格勒應該由崔可夫接手了。
而崔可夫……卻是沒那么好對付的。
事實上,蘇軍之所以能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獲勝,除了朱可夫在戰略大方向的指揮外,更重要的還是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的指揮。
秦川猜的沒錯,隨著北部戰線攻勢的減弱,崔可夫也意識到了留給他準備的時間不多了,于是他幾乎不分晝夜的對第62集團軍進行整頓。
崔可夫是蘇聯的“三駕馬車”之一。所謂的“三駕馬車”差不多也就是三大名將的意思。
做為一名名將,崔可夫第一時間就認識到斯大林格勒最嚴重的其實是士氣問題。
這一點或許是洛帕京中將造成的,又或者是第62集團軍屢次失敗造成的……但不管怎么說,洛帕京做為一名集團軍司令都對固守斯大林格勒毫無信心,在這一點上肯定是少不了干系的。
但崔可夫卻知道這時候追究責任沒有任何好處,眼前擺在他面前的就是這么一個爛攤子:裝備不足、兵力不足、補給不足,人心惶惶從上到下從軍隊到百姓似乎都在等著德軍進攻,然后象征性的防守一下就退到伏爾加河東岸。
在崔可夫上任的路上甚至還聽到有士兵說著這樣的言論:“防守斯大林格勒還有什么意義嗎?拖拉機廠和火炮廠都讓德國人燒毀了,我們應該退到伏爾加河東岸防守,那樣就會輕松得多!德國人無法攻破伏爾加河防線!”
所以,崔可夫上任后第一件事不是巡視前線的防御工事,也不是布署和調整前線的兵力,而是做第62集團軍的思想工作。
“如果他們在心里已經認輸了!”崔可夫對副手克雷洛夫說道:“那么,就算他們手里拿著槍也無濟于事,他們能做的就是朝德國人舉起雙手然后把槍交給敵人!”
于是,崔可夫第一時間就在廣播里做了一次演講……這時候無法將士兵們聚集在一起演講,這么做顯然是十分危險的。
“我是崔可夫,第62集團軍司令!”崔可夫開門見山的說道:“我現在就在斯大林格勒,在你們中間。我只想告訴你們一點,斯大林格勒是我們最后的防線,為了保衛她,我們絕不后撤一步,包括我也一樣。我再重申一遍,沒有人可以從斯大林格勒撤出去,我從莫斯科飛到這里加入你們,目的就是陪你們一起死!”
演說簡短而粗暴,沒有華麗的語言和詞藻,但卻鏗鏘有力挫地有聲。
那一刻,所有蘇軍士兵乃至百姓都被這話震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