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士兵們就熟悉了這種依靠墻面的索降,接著再改為背上裝備負重索降,緊接著就轉到了不依靠墻面的凌空索降。
凌空索降是在兩幢幾十米高的樓之間搭上一個架子模擬懸停的直升機機艙……為了能讓士兵更有感覺,這個架子的大小和形狀是按容克機艙一比一的比例做的,甚至在其中還有兩排座椅及飛行員的駕駛艙。
然后在頂部掛上繩索,架子底部中間挖一個出艙口,做得幾乎就與實物沒有差別。
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這種模擬艙更安全……它不會在空中搖晃,同時周圍也沒有亂飛的彈片和子彈。
凌空索降的難度就在于速度。
原因就不用多說了,這樣的索降作戰最危險的時候就是直升機懸停在目標上空的那一段時間……正如之前所說的,此時任何一點來自地面的火力都會給直升機及成員構成重大威脅。
所以,這種索降是不可能一個索降完確定安全后再接著降另一個,它必須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降下去,也就是同時有幾個人吊在繩索上同時高速往地面滑落。
這就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有些人速度快有些人速度慢,結果不可避免的會撞在一起。
再比如距離太近,降落到地面的人員還來不及解開鎖另一個人就從天而降。
當然,這些問題并非不能解決的,只是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訓練使每一個人都熟練到閉著眼睛都能掌握好自己的下降的速度,并且著陸后能以最快的速度離開著陸點為隊友提供著陸空間。
另一面,亞歷山大就帶著一眾教官計時……一營有七百余人,每二十人分成一個小組訓練。
他們要做的,就是從這七百多人三十幾個小組中挑選出速度最快成績最穩定的十個組投入戰斗。
“2分10秒!”亞歷山大對秦川說:“這是最好的成績!”
“不,還不夠好!”秦川說:“應該盡量把時間控制在一分半內!”
原因很簡單,哪怕只是多上一秒,都有可能給全體成員帶來全軍覆沒的風險,因為被擊落的直升機同樣也會對已降落的成員構成威脅。
“可是這速度幾乎已經無法提高了!”亞歷山大說。
秦川明白亞歷山大的意思,距離、速度以及人數決定了必須得這么長的時間,這是之前計算過的。
“如果距離和人數我們無法決定的話,那么就加快速度!”秦川說。
“我們不能加快速度,少校!”亞歷山大說:“他們背著裝備和補給,再加快速度的話著陸時會受傷的!”
想了想,秦川就說道:“我們可以加快前半段的速度,后半段將其逐漸減為正常速度!”
亞歷山大聞言不由愣愣的看著秦川。
這的確是可行的,而且顯然也可以提高降落速度,問題就是對士兵們的協同更高也就是要做到這一點的難度更大,稍不慎幾個士兵就會撞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