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訓練,一支人數為三百人的突擊隊終于成型。
之所以是三百人,是因為突擊隊需要一支一百人做為預備隊。
另外還有四百人就作為后補部隊……他們同樣也能實施機降,隨時都可以作為突擊隊的援兵增援突擊隊。
當然,這要在還有直升機幸存的情況下。
“我們在斯大林格勒的戰局依舊沒有很大的進展!”亞歷山大說:“所以將軍希望我們能盡快實施‘十月計劃’!”
這是亞歷山大給計劃取的名,原本康拉德還想把這計劃叫做“沙洲計劃”或是“龍式計劃”。
確切的說,康拉德取的兩個計劃名都比較貼切,因為這個計劃是用“龍式”直升機對沙洲發起進攻。
但這卻不符合軍事上的保密要求……行軍作戰不是寫作文,寫作文就要符合題意并取一個貼切的題目,而軍事計劃卻是忌諱這一點的,因為一旦計劃名泄漏,敵方情報人員就有可能根據計劃名里包含的信息展開聯想并順藤摸瓜掌握更多的情報。
從這方面來說,康拉德取的計劃名顯然不是個好名字。
反而是亞歷山大取的名字……“十月計劃”。
這會讓人以為是十月才發動的計劃,但其實這個十月是暗指蘇聯……蘇聯在1917年10月發動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的布爾什維克政權。
因此,這個“十月計劃”既能很好的表達其意義又能隱藏計劃的重要信息。
秦川想了想,就問了康拉德一聲:“五號機什么時候能修好?”
“龍式”直升機畢竟新研發出來的東西,時不時的就會出點小故障。
就因為這,康拉德甚至從柏林調來了一個維修團隊以及需要替換的零件甚至是發動機。
由此也可以知道,像這樣的一場突襲絕不僅僅只是十架直升機兩百名士兵這么簡單,他們身后有一大堆保證他們正常工作的后勤人員。
康拉德問了問身邊的助手,然后就回答道:“還需要兩天!”
“那我們就第三天行動!”秦川說:“這兩天暫停實戰訓練,以保證所有直升機都在最佳狀態!”
秦川這話讓亞歷山大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至少還需要半個月的訓練。
“他們準備好了嗎?”亞歷山大問了聲:“我們很可能只有一次機會!”
秦川明白亞歷山大這話的意思。
像這樣的突襲的確只有一次機會,因為偷襲一次之后敵人馬上就知道德國人有這種裝備而且還有這種新穎的戰術,接著他們就會針對這種戰術補足自己的短板。
而這一點對蘇軍來說還是很容易的……沙洲與蘇軍東南方面軍相隔不遠,而且完全沒有遭到德軍封鎖,蘇軍可以放心的增援沙洲。
“也許我們的準備還不夠!”秦川回答:“比如實測100米索降時間一直在兩分鐘左右,再比如飛行員之間的配合還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