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沒等德軍士兵松口氣,蘇軍方向也響起了炮聲,炮彈呼嘯著越過沙洲直奔斯大林格勒方向。
秦川暗叫一聲不好……看來蘇軍對此是早有準備,他們在東岸布置了射程能與德軍媲美的火炮,德軍炮兵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只怕損失慘重了。
秦川猜的沒錯,葉廖緬科又增調了兩個精銳炮兵團到沙洲方向……這兩個炮兵團裝備的全是更先進射程更遠的M1938式榴彈炮,它最遠射程為11.8公里,比德軍le.FH18型10公里的射程還要遠一些。
也就是說,如果蘇軍將M1938式榴炮布置在距離沙洲1.8公里范圍內,那么德軍炮火能打到沙洲,那么蘇軍M1978就必定能打到德軍炮兵陣地。
果然,不一會兒就聽通訊員向秦川匯報道:“我軍炮兵遭到壓制損失慘重,暫時無法提供炮火增援!”
再看看蘇軍浮橋方向,其工兵已經開始忙著搶修浮橋了……浮橋的搶修并不困難,只需要將幾艘鐵皮船劃到缺口處用鋼絲繩綁上再鋪上木板或是鐵板就可以了。
因此,即便是德空軍戰機和轟炸機一次次的往下俯沖掃射和轟炸,時不時的還將浮橋炸斷,總也阻止不了蘇軍像潮水般的往沙洲上涌。
戰斗很快就進入了白熱化,德軍個個都將手里的武器打得“嘩嘩”響,雖然一排排的蘇軍士兵倒在沖鋒的路上,但有如螞蟻般密集的他們還是不顧傷亡、不顧地雷,跨過他們戰友的尸體往前沖鋒。
想了想,秦川就下令道:“留下兩個人,其它人出堡防御!”
士兵們應了聲,就提著步槍從后方的出口沿著交通壕進入碉堡兩側的戰壕。
碉堡雖然安全,但其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它像坦克一樣對外部感知力低、存在死角,更嚴重的還是火力過于集中且不能打迫擊炮。
這無疑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士兵們手里MP43的火力。
因此,如果要擋住蘇軍這種人海沖鋒的話,就必須出堡作戰。
果然,當德軍士兵進入陣地打響MP43后,很快就將密集沖鋒的蘇軍士兵死死壓住,沖上來一批就打倒一批,不久在鐵絲網前就堆起了一排排的尸體。
緊接著就是蘇軍坦克……火箭筒射手在德軍士兵的掩護下逼近目標,發射了三發火箭彈后終于命中目標將T34打成了一團火球。
然而,蘇軍的沖鋒卻并沒有因此而停止,伏爾加河另一頭依舊還有數不清的蘇軍士兵往這邊沖鋒,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頭,有些甚至都不等浮橋修好,跳進河里游上一段然后再登上浮橋往沙洲方向沖。
直到從后方傳來了一陣炮彈的呼嘯聲……久違的炮火掩護終于又來了,這一回炮火來得更猛烈,一通炮彈準確的砸在了浮橋區將它們炸成了幾段然后順著河水漂了下去。